幽默且刻薄的調侃:讀《終於悲哀的外國語》


第一次完完整整的把村上春樹的作品給讀完了。同時也真的發現,賴明珠的翻譯、時報的校對真的很有問題,有許多的地方要改進。或者也可以這樣說,在未讀村上春樹之前,我已抱著對賴明珠不甚滿意的偏見,故此,閱讀時才如此挑剔。

之前讀過村上的《螢火蟲》(時報)以及林少華譯的《挪威的森林》(上海譯文),兩本的譯筆都很好,唯獨我實在忍受不了村上的「村上風」不論怎樣努力,就是沒轍,讀不下去。

《終於悲哀的外國語》是村上的隨筆,我稱它為隨筆而不叫散文,很大的因素是它的風格、調子都是美國式的,屬於《紐約客》的平淡中帶著許多諷刺的隨筆。若果要說村上的隨筆與美國隨筆家的差別在那裡?我想,應該是他多了一份來自日本古典文學的風花雪月的寫意、信手拈來的自在。

兩天的時間把它讀完,收穫是不少的,跟村上的小說比較起來,他的隨筆更能吸引我的興趣。好比他寫所愛的爵士樂,閱讀經驗,縱然我沒有飲啤酒的習慣,經他一寫,好像就有了飲酒的念頭。

再者就是村上寫外語和日語的反思。在文中,村上春樹不斷自嘲自己的破英文,然,不論他的英文再怎樣的破,他還是翻譯了不少美國二十世紀時期,頗為著名的作家的小說作品,好比費茲傑羅的作品。


在閱讀的當中,也能夠讀到村上的大日本思想。尤其是在他寫到日本汽車與美國汽車的比較,乍看似輕鬆寫自己使用車的經驗,然更深的讀,理解下去,好像又從村上的思想里讀出對美國的不滿以及自身的懷鄉之感。

尤其是後面的幾篇文章,就像<再會吧普林斯頓>(日本文學的翻譯)、<官僚制度的風景>(日本求學時期的緬懷)、<從Brooks Brothers到Powerbook>(日本產品與美國產品的使用、購買);諷刺日本的文章也有,例如寫跑步的<在美國跑步、在日本跑步>。

全本書最有趣的文章,我想應該是<史蒂芬.金與郊外的噩夢>以及帶著嘲諷玩笑寫法的<對活力充沛的女人們的考察>。依整體來看,我個人覺得村上春樹寫自己的作家生活的題材最好玩,而且也最容易進入。然而,可能是對賴明珠的翻譯抱持著偏見,無論如何想拋開成見,心底偏偏就一直感到「譯得真壞」的念頭。

我這種批評,其實也是瞎子摸象的。不諳日文者,竟批評起專業翻譯者,在理論上是不合理也不正確的。可是,當你看到書名《終於悲哀的外國語》時,會不會覺得拗口、彆扭呢?翻譯這事情真不容易說啊!村上春樹在書裡也間斷的提過自己的翻譯經驗,或,讀他人翻譯之書的想法。

總的來說,村上春樹的隨筆是值得一讀的(他的隨筆,足以讓對村上春樹感到陌生的讀著,讀出他的學識與幽默風趣),至於小說,我想還是要有一定的緣分、時機成熟了才能教我去讀罷?!

Share this post!

Bookmark and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