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韻與香韻

俊美的船夫載著
年輕的僧人
噢,我妒恨
賞蓮船上那一瀉
而下的月光。
 
——與謝野晶子《亂髮》
 
入夜之後,給自己沖一壺胎菊烏龍茶和屋友一起品茗。不過這回沒有用上傳統的茶壺,而是用了閒置好一段時間的咖啡壺,將胎菊和廖美老師相贈的凍頂烏龍搭配,淡淡烏龍和胎菊香,彼此都不搶味,恰到好處的揮發,微微甘甜,輕輕的香,品著舒坦。
 
喝茶,怎少得了焚香?因為在讀者與謝野晶子的詩,我把聽了一早上的貝多芬奏鳴曲換成日本的傳統曲調,空氣中覺得需要一些味道襯底,便選了合香——鵝梨帳中香。這帳中香香韻怡人,明火點燃,青煙優雅升起,聞著歡喜。與謝野晶子的詩不能讀太快,短香時長一刻,燒完就放下詩集,靜品帳中香的最後餘韻。
 
後來,夜色更深了。自行動管制以來,每每夜晚響起的練琴聲,又在空氣中流動。兩個月前覺得還不錯,但聽來聽去都是同一首練習曲,久了也就不太把它當一回事,除非彈琴的人當天心情起伏,亂彈一場,否則幾乎沒覺察到琴聲響起。
 
倒是鄰居的狗常在汽車、摩哆路過時吠得起勁!狗吠雖不至於讓我心煩,可若是在讀書老聽見那狗在吠還是很困擾。寫到這裡,我打了個哈欠,鄰居的狗就趕忙湊熱鬧吠起來,連帶的整條街的那幾條狗像獲得授權,一股腦狂吠起來,此起彼落。
 

把香的甜和詩的美
都藏到腹中去


又給自己斟滿一杯子的茶,再燒了一支越南芽莊沉香,味道清雅,甜美。這是淘寶買回來的,當時忘了問店家,香粉是越南芽莊沉香第幾抽之後磨成粉的?就在昨天,在蝦皮上買了兩包兩百五十克裝的越南惠安和柬埔寨沉香粉,問店家:“沉香是第幾抽?”也不知道是不是說的老實話:“第一抽!”
 
這香粉價格不貴,等先前淘寶買回來的電子爐送到,就可以品我手上藏的那點東西馬沉香和上品乳香;香粉來了,再品越南惠安和柬埔寨的味道差異。
 
沉香、茶、古典音樂、古玩都是亟需學養和修養的事,需要透過閱讀的吸收和實際觀察,才有辦法融會貫通。花錢買教訓是不在話下的,好比說,前陣子拿到的經驗,才曉得什麼是鱷魚木?學會判斷沉香油線脈絡,分辨哪些是熟成生結?當然也還在摸索、學習,只是香道這門學問太冷僻,自古以來典籍不多,可供參考的極少,品讀《香乘》之後更覺得自己門外漢得可以,需要更精進。
 
唯一從中獲得的感悟是文玩興趣不貴,前提是不能起貪婪心,一切講究緣分。有緣你不強求自然會到你面前來,就像前陣子買的18mm的沉香手串,價格適中,東西一到手我就忍不住天天把玩,把之前的馬拉OK和西馬沉香手串都擱置一旁。
 
寫著,香又燒完了趕忙續上。閉上眼,聞聞這香噴發的果香,讓人舒心踏實。還是越南芽莊味道好!但有時聞著星洲沉和伊利安也不錯,只是那甜中帶一股土腥味兒,我不太喜歡。但讀書時,點上一爐香,還是挺雅緻的,好比最近讀著的那本與謝野晶子的詩集《亂髮》,香韻打底,詩韻也愈加豐富,與謝野晶子的詩與沉香都是歷經磨難,在自然中形成,也因為難得而得更仔細品嘗、體會。閉上眼,深呼吸,把香的甜和詩的美都藏到腹中去,生命瞬間高貴華美。


Read More!

也談我的電子書閱讀


【好讀】網站的創始人周劍輝在2018年因病去世之後,這個最具“版權爭議”的台版書電子書(Epub)網站,也停止了更新。周先生逝世的消息,首先是在知乎上流傳的,然後為了證實其真偽,又連接到周先生的朋友所撰寫的部落格上,才確認了此一消息。
 
周先生的逝世,是令人傷心的。尤其是在當初遍尋不到台版電子書的情境中,他憑一己之力,可說製作了不少電子書。但我的“電子書”閱讀,卻不是始於【好讀】,而是始於當時的百度雲盤和微盤。
 
我記得,那是十五年前的事情。網絡速度依舊很慢。淘寶剛在中國崛起,但那時候要購書,得到噹噹、卓越亞馬遜,在馬來西亞要討論書籍,或者雲集最多書蟲的地方,就是最近經營失敗的佳禮論壇(Cari.com.my)。畢竟在沒有臉書的時代,那裡是馬來西亞閱讀最大的交流平台,就像現在的“越讀者”(不難發現,“越讀者”粉絲群裡,大部分的書友尤其是“有了一點年紀的”都可說曾經歷過佳禮的閱讀論壇,甚至過渡到“越讀者”平台)。
 
我忘記那時候是否在論壇裡,愛讀者是否已經開始閱讀電子書。可以肯定的是,當我們在觀賞悠悠鳥、人人影視等字幕組翻譯的動漫、劇集、電影時,也有一群人,默默的將中國高等學府裡的書籍,以掃描的方式,大量的掃描,並且上載到各種雲盤上。而我,就是在那個時期裡,大量下載各種從百度網盤上,可能搜到的各種PDF進行閱讀,而當時集中下載的,也都是五四時期的作家的作品,如魯迅、冰心、沈從文,或者世界名著,好兵帥克、巴黎聖母院,或者現代主義時期的卡夫卡、普魯斯特、喬伊斯等。
 
細數起來,那已經是十多年前的事情。電腦的運行極慢,智能手機也沒有今日發展得如此快速,Kindle似乎剛剛崛起,電子墨還在初階時期,那時候閱讀的書籍,就是學校的圖書館,以及這些PDF盜版書籍,再後來的前兩年,我終於入手不是Kindle,但卻是德國早期開發的電子閱讀器,開始了我的電子書閱讀旅程,才開始捨棄PDF,開始大量收集Epub等檔案的電子書。
 
去年吧?朋友告知,他現在微信讀書,還可以累積積分,換取更多的書來讀。但我始終沒有進到過微信讀書,未來會不會?我不曉得。但電子書的閱讀,與我而言,很多時候是因為一些精彩的經典,尤其是政治、經濟和哲學、社會的經典,紙本已經絕跡(好比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的理想國譯叢書“Mirror”系列),唯有電子檔留存並在網絡雲端上被轉載著。
 
一直有人透過不同的管道或平台來問我,電子書是否會取代紙本閱讀?要虛擬的、數字的東西,取代實際存在的物是很難得。我不反對閱讀電子書,而且電子書也有它的許多好處,尤其對上了年紀的人而言,字體的放大縮小自如,但如果不是掃描或固定了版型的PDF版本,怕是讀起來,常有一種“知識、故事在飄”的感覺。
 
就拿我最近,在蘋果的閱讀App上閱讀的經驗來說,因為有兩台蘋果手機,一台是蘋果6s Plus和蘋果X,同樣一本《經濟解釋》雖然都做了同步標籤,但在不同的手機上閱讀,你總是無法很確定,是不是你正在閱讀的那一頁,若非從某個讀過的段落重新閱讀,重新熟悉兩台手機上的排版設定,手機上的電子閱讀,很難一瞬間就讓你如在紙本上,即使沒有用鉛筆做標註,也能輕易的找到你之前閱讀的段落;至於電子閱讀器,電子墨的舒服程度,確實如紙本。奈何,它也同樣常常有如博爾赫斯所形容的“閱讀的鏡面迷宮”般,是那麼熟悉的段落,但卻怎樣都像刻舟求劍那樣,縹緲得讓人抓不住一個實在的閱讀過的物的感覺。
 
後來,我自己的推斷是——是排版讓傳統的紙本閱讀,有了深刻的印象,電子閱讀器確實也有書籤、筆記的功能,但倘若忘記放置書籤、筆記,再回頭來閱讀小小電子屏上的文字時,不得不花一些些時間,找回相關的閱讀記憶與段落。
 
最早加入到電子閱讀器的中國,或者說,最早投入電子閱讀的中國讀者,台灣香港如今要直追,其實是很困難的。我是知識應該普及,並且不能過於昂貴的支持者,也因為是活在科技世界中,有時自己買了電子書,就會想方設法將它給破解,並且釋放到網絡雲盤去,與更多人分享知識的盛宴。每每看到下載數字有所提升時,心底的激動是筆墨難以形容的,也因此,當有人說我們都不閱讀的時候,其實在不知道何處的世界的某個角落,有人因為某本書的Epub、PDF等電子檔的尋獲,開啟了閱讀之窗,這在情在理,都是一件值得推崇的事情。
 
但像我這種老派的文人,能夠閱讀紙本就盡量不讀電子版。不過,近來則是讀電子書多過紙本,而其原因莫過於很多早期絕版的理論書,中國的讀者早已將它們製作成PDF或者打字重新編輯,最終讓許多人得益,我便是其中一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