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醉今晨夢醒:讀邱苑妮《在流牧地》


昨夜醉今晨夢醒
——讀邱苑妮《在流牧地》



昨夜不顧一切的把邱苑妮的《在流牧地》讀完。一整夜。在華美而讓我驚嘆的文字與感情間游走。她在后記里說,那些文章里記載的東西都是過去的自己,是逝去了的,是不會重現了的東西。而今的自己(此書2010年出版,想必此時此地,那也是過往云煙的自己了),再也無法回到過去那種情境中。

讀《在流牧地》很輕松。句子通暢,幾乎沒有錯別字,詞句中的華美字詞讓人賞心悅目,讀了一夜好書,心情激動得難以入眠。相對于現在許多沉湎在懷舊情懷的散文,邱苑妮的散文可以說是近幾年來寫得最好的一位。文字纖細如水梅花蕾,清新而芬芳四溢,不濫情,調子清清淡淡,不論默讀或朗讀,文字的排列都是有音樂節奏的。那聲音是流水潺潺般的,流水之上,見落花,緩緩流,安好寧靜。

《在流牧地》全書共五輯,前四輯不論寫什麼我都喜歡,唯獨最后一輯不是太能獲得我的歡心。也許是讀膩了吧?加上窗外風吹呼呼,像是有鬼在外頭,頻頻打斷我的思緒,精神無法集中。然而,讀到邱苑妮所寫的后記,那閱讀的喜悅感便又回來了。

以往沒讀過邱苑妮在報刊上發表過的文章,讀了,不禁覺得她的散文有蕭紅《呼蘭河傳》的美。那樣細致的美、那樣不喧嘩的文字現今少有。再則,邱苑妮所寫的景,所講的情在在都讓我驚嘆,此女子到底是怎樣做到的?這樣真確的把那些感覺,從雜碎瑣碎的殘酷現實中提煉出它的細膩來。

我總覺得,散文不應寫得太過私我。雖然散文的書寫,莫過于是在闡釋我們生命中的許多典故和感受,可是,更多的時候,我更希望從散文中看到作者與現實生活鏈接的點與點。縱然那些點是隱藏而未見的,然而,若掌握得好,散文中的私我和外界的聯系,便在敘述中鮮活起來,不至于讓人在讀散文的時候昏昏欲睡。

邱苑妮的散文便是這樣的。你看她在南京的各種遭遇,也并非沒有遭遇到困難,而是她用更多的大愛與關懷,將所面對的和眼兒口鼻所接觸到的情景事物,統統變成文字。她除了有蕭紅的寧靜致遠,也有沈從文那種安于現狀卻又不甘于現狀的叛逆。

讀完此書,心情暢快。凌晨有雨,今晨起來,打開落地窗,在陽臺上望著眼前的晴空,喝著水。早晨空氣是冷的,眺望遠處,天空一片晴朗。邱苑妮的《在流牧地》猶若清澈之水,晴明的蒼穹,像似白色墻面上,隨著光而改變的顏色,也有如六朝古都的老建筑物,墻面是灰與白,沉默中躍動著說不出口的美麗與哀愁來。 Read More!

隨便談談清教徒:讀溫祥英《清教徒》

隨便談談清教徒
——讀溫祥英《清教徒》




對於許多大馬人而言,一般所認識的小說大抵便是由“精彩”的故事組合而成,或者說,只要坦蕩蕩直白的將眼睛所見、耳朵所聞,不經文學手法修飾就化作小說的“原始事件”便可稱為小說。對於這樣的小說,我也不是沒有讀過,但讀過之後往往覺得並非我個人所喜好的閱讀品。

這一兩年來,忙著找好的馬華小說來讀,這事對我而言是頗為磨難的!要在培風中學圖書館內,尋覓一本好的馬華小說,尤其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前的好作品,更是難上加難。馬華小說作者的寫作與出版,向來都給人“慢工”的感覺。要等到一本好的小說集面市,等到頸項都長了,也未必等到好貨。這事讓人頗覺感傷,不過也好在近幾年來,《南洋商報》的“南洋文藝”和《星洲日報》的“文藝春秋”,不斷的將老一輩的優秀小說家給挖掘出來,提供版面,請他們重新執筆,寫下新的作品。

此外,一些出版社也重新整理,並且協助老作家(我這裡所指的老作家,主要以“現代派”的那幾位為主)推出集子。就好比白垚在大夢書房所出版的《縷雲起於綠草》、最近才推出的神洲詩社周清嘯、李宗舜、廖雁平三人的詩合集《風依然狂烈》等,這種現象總莫名的教我感到興奮——因為又有好書讀了!

相同的,有人出版社或說大將出版社在更早以前,就已經陸續的推出了溫祥英的小說集。溫祥英,原名溫國生,1940年出生于霹靂太平。小學時期在華文學校接受教育,中大學則在英校接受教育,後來的下半生也在國民(型)中學服務,直至前幾年退休。溫祥英早期曾以山芭仔的筆名在刊物上發表小說,著有《溫祥英短篇》、《半閒文藝》、《自畫像》及現在所要談的《清教徒》四書。

《清教徒》一書由有人出版社出版,全書共收入溫祥英近期的14篇小說,與大將出版社所出版的《自畫像》有別之處,在於它是一本全新的小說集合,並非混合了《溫祥英短篇》的新舊作品“合集”。去年跟一位自拉曼大學中文系畢業的同事聊到溫祥英,他說溫祥英的作品與其他同時期或後期的小說作者的作品比較起來,是極不容易讀得明白的。對於他的說辭,我是不敢苟同的。當然,這也並非說我真的就懂得了溫祥英的小說,在《自畫像》出版之後,我也沒有第一時間弄到手邊來讀,當時跟他談溫祥英的小說,都是憑藉著在“南洋文藝”或“文藝春秋”上零星讀到的篇章作為依據,貿然的跟同事談了起來。

在我們的談話中,談到幾個關鍵字,好比“自傳”、“青春”、“情色”、“獨白”、“嫖妓”、“懺悔”等等。這些關鍵字,在我閱讀《清教徒》時,最感興趣的乃是溫祥英在小說中大量描寫的“青春”、“情色”和“懺悔”。後來,跟那位同事再次聊起溫祥英,我以《清教徒》為藍本作為討論的依據。在我們談論的當兒,無來由的又談出了溫祥英小說中,一個我覺得很重要的關鍵字“道德”。

在溫祥英德小說裡頭,讀者都可以讀到他對小說主人翁做的一切,發出的責難和譴責;這些責難和譴責,也恰好將小說主人翁帶入道德意識的討論中去。我想,我的同事之所以認定,溫祥英的小說“不好讀”、“不容易讀懂”,大概是被溫祥英這層對道德意識的詮釋給迷蒙了吧?

然而,這些隱藏在小說中的道德情緒,會否是溫祥英特意為知識份子(讀書人)的正面形象所設計出來的負面形象?小說中除了呈現出知識份子的負面形象,溫祥英也為讀者演示了,普通鄉民對於現實生活的苦悶和承受的各種壓抑或壓迫,演化出來的滑稽與無知,作出嘲諷與批判。縱然溫祥英是那麼殘酷的,赤裸裸的揭示了知識份子、鄉民的內心掙扎、恐懼、滑稽與混亂,我以為溫祥英仍是悲憫的,以同情的方式去書寫小說人物。

在沒有讀過《半閒文藝》或其他相關的文本之前,我不敢妄自對溫祥英的小說下其中是否涉及其自傳成份的判斷。可以肯定的是,從各個方面來讀溫祥英的小說,它能帶給讀者的是,另一種看待馬華小說的角度。張錦忠稱溫祥英的小說為“最先現代化”的代表,我想這是不為過的。溫祥英的創作不論在內容的選擇或技巧的演繹上,都是頗為完整而豐富的。

依照整體而言,我讀《清教徒》的經驗是愉快的,並沒有同事所說的“讀不懂”,甚至從他的小說中,讀出樂趣了。好比那些極短篇,讀著就是生活的況味。我喜好這樣的作品,因為能讓我感受到人與人互動的感情關係。此外,溫祥英的作品最讓我欽佩之處,在於他所刻畫的人物,他們的七情六欲讓人有著對人生價值觀的反省。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