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宅男的鄉土


我先知道《花甲男孩》才知道楊富閔,因為這書是在特價展上購得。2014年隨動地吟團隊去台北時,認識了台大臺文所助理陳怡燕,那時跟她談台灣文學,說著說著,說到新世代台灣小說作家,我也不曉得為何就扯到楊富閔身上去。那時的楊富閔正在念博士班還是研究所?已經忘了,我只記得在有百合花飄香的課室里,我們聊了許多台灣文學和少許的馬華文學。

楊富閔與我同年。2017年我們都邁進30歲。30歲年長嗎?不算。有人類以來,不論你多年輕多年長,總有人走在你前頭。然而,同是1987年生的我們都寫小說也寫隨筆,但放在平台上較量,楊富閔定然是勝出的那位。你若問我理由?我會答說,去讀他的作品,你便會明白我何以有此說。

《花甲男孩》是本給人年輕感覺的台灣鄉土小說,寫的是台灣中南部的故事。對於台灣,我認識得不多,懂得的也就是鍾怡雯筆下的師大,以及白先勇或王盛弘的台北。今年親身到台北走一遭,印證書上所寫,回來跟朋友談起台北事,他們都跟我說,台北只是局部,要走完全台灣才能感受到台灣獨特之味。

什麼是台灣獨特之味?對像我這樣一個凡事不求甚解的人而言,是挺麻煩的,要找答案,唯有透過閱讀。楊富閔的小說提供了這樣一個藉由小說營造出來的人文地理空間,他用充滿台灣俚語和鄉土特色的敘述,把所知所感的台灣,或更正確的說——台南大內以及周遭故事,像老人家那般以流暢文字鋪展向你傾訴。

我不敢說我讀遍了當下同一世代台灣年輕小說家的作品,但我認為,《花甲男孩》在台灣文學史上有一定的地位。雖然它是個短篇集,可是將集子里的九個作品擺在一起,它們的調性一致,就像一部無意間完成的中長篇。

無可否認,楊富閔是懂得說故事的人。依照我對小說家的認知,成為小說家他必須是個細膩而懂得說謊之人,並且將謊言包裝,不論真假,一則則地說下去。再則,小說家要把一件他同情的事件、人物,藉以文字告訴讀者。楊富閔的小說在技藝或情節設置上,看似傳統卻不落入俗套,看似土裡土氣,卻又能與網絡連線,反映時代面貌。

不過,楊富閔小說最讓我感動的是那些婆婆媽媽的故事。她們用自己的方式,帶著傳統的精神跟鬼神、家族、男人、土地、農作物,還有不斷前進的時間衝撞。雖然我們都知道,生命有限,她們不會有好結果,要淹沒在時間滾滾洪濤中,但她們確實為那些傳統家族里的男人、小孩付出了一輩子。這讓我聯想到讀黃春明的感覺,雖然楊富閔對小人物的同情,沒有黃春明那樣偉大,但楊富閔卻有比黃春明那一代人更廣袤的想象(網絡虛擬)空間,為現代人梳理我們與旁人、祖輩日漸疏離的情感。

“鄉土”固然是最方便套用在楊富閔和他的小說上的用詞,但我想或許可以用“新世代網絡鄉土”或“宅男鄉土”來形容楊富閔和他的小說。不過,這男孩也如同許多七年級生那樣,進入更成熟思維中。將楊富閔這一代人對照馬華文壇八字輩,不難發現,在學生時期已獲得“文學牌照”的楊富閔和他的同代人,已脫離文學獎機制,進入更成熟的創作期以及推動文學的工程里,我們似乎還在汲汲營營爭取獎項,說來還真是落伍和淒涼。 Read More!

我用詩筆嘲諷全世界



讀eL的詩,讓我想起《我的青春小鳥》的假牙。先說假牙。假牙的詩集,是很早很早以前讀的。那時候輾轉從朋友手中得到兩本,一本給了施月潭,一本在我手上,那是大夢出版的,后來從馬六甲搬上首善之都,覺得佔地方,隨手給送出去了。誰曉得,卻在送出去不到一年半,假牙又再紅起來。這回的火紅,不似過往,而是火燒兩岸三地,一時掀起“假牙”詩的風潮。

為何要先談假牙的《我的青春小鳥》,才進入eL的《失去論》?或許是我在閱讀的過程中,讀到那樣的思/詩考,還有詩所運用的排比形式,難免要把eL跟“充滿童趣”的假牙做一對比。我知道,這樣的對照,很快就會招來非議,但以一個讀詩人的主觀想法而言,誰又可以阻止我的天馬行空?

不過還是要說嚴肅的,我懷疑eL的詩,除了有辛波斯卡的巨大身影,是否也師承了假牙,甚至我所知道的香港西西。經過沉思,消化eL請來諸多友人寫序與跋,大家都一致認為,eL詩“反抒情”、“刻意與主流區隔”、“師承辛波斯卡模式”、“排比”等。尤其是辛波斯卡這位已故女詩人,在eL詩中出現最多次,不論是詩題還是內文,總能尋找到她的身影。

eL跟辛波斯卡、西西、假牙的詩最大的差別在哪裡?大概是他的冷眼旁觀,以及近乎刻薄的諷刺。諷刺,貫穿eL的每首詩,他思考世間萬物,花草樹木,魚虫鳥獸,生物或非生物,他都用詩去思考他們的存在與消亡。

有論者說,eL詩在探討失去,我以為除了失去,eL說得更多的,興許是如何從已失去的廢墟中,尋找能夠重新組裝的舊物件。他的詩,建立在舊有的觀念上,再進行非常態的變奏、改造甚至扭曲。好比說將民歌、兒歌的某個段落放上各行業的頭銜,顛覆舊有意義,賦予新解釋。這種惡搞手法,撥開頑劣,你將讀到詩人的想像和反思。

eL到底是怎樣一個詩人呢?我嘗試用自己的方法去定義他,他渴望世間一切為他所有,但他又知道擁有的最終得要面對失去的那一天到來,于是詩人用文字,給這些已經擁有的一切,寫悼詞。幾個評論eL詩的論者都說他的詩少抒情,然,也不知為何在eL的惡搞與反諷中,我總感覺到詩人的嘆息,感嘆世事無常,感慨人情疏離,甚至替遠方受難的人惆悵。

想當初,《失去論》出版不久后,也曾有過一陣搶購潮。那時我到商務走了幾趟,始終不見詩集,店員甚至說已經斷版缺貨。我手上這本是在台北唐山書店購得,壓了兩年才讀。好詩經得起時間考驗,eL的詩雖有辛波斯卡、假牙等人的影子,但他對人生的思考,卻是別有一番滋味的。

他對自己寫詩的評價,他對別人寫詩的評價,也都偷偷地,暗渡到句子與句子之間,要細嚼慢嚥,才讀出那麼一點點線索。我自認沒有讀透他的詩,全憑臆想揣摩eL詩中所要表達的意涵。

這本收錄70首作品的《失去論》並沒有一般馬華詩人的詩作那般艱澀難懂,但是,容易讀和讀得明白是兩回事。eL會在詩的前后后設下迷霧,讓讀者自行沉思、解讀詩人要表達的內在情緒是什麼?我興許天生魯鈍,沒讀通詩人深意,但我相信《失去論》會是另一本《我的青春小鳥》。 Read More!

詩情畫意兩相宜



馬華作家群中,向來都不乏詩人。相對起寫小說、戲劇甚至是散文、評論而言,詩人在馬華文壇的人數總是多的。參與人眾多,有者精進,吸收中西詩藝,創作出優秀詩作,但也有者縱然創作詩篇萬千,卻不符合優秀詩人資格。當然,這樣粗陋的二分法是專橫主觀的,然而讀詩、寫詩不都是很個人的事情嗎?詩是否要與社會相連接、與他人起共鳴,這在詩人而言,很多時候是不在他的管轄中的。

這十多年來讀詩不敢說多,雖然偶爾手癢也會寫幾首詩來游戲人間。然而,詩在我而言,有其聖潔崇高的地位,我那隨便寫的文字,徒有詩的形式,可肯定的是毫無詩所具備的藝術手法與哲學思考,因自知不是詩人,也沒有成為詩人的資格,遂早早將這精緻的羽翼交還繆斯,躲進別的文類裡,在旁窺探詩歌殿堂裡的眾星點點,便是我最大的樂趣。

正如先前所說,在馬華作家群中,由于寫詩人數眾多,于是乎便形成一種人人都懂詩的樣子。但在我看來,馬華詩壇中,活躍的詩人來去也就那幾個,雖然在主要的報章文藝版上,偶爾能見到佳作,但值得注目並持續寫出優秀詩作的馬華詩人並不多,更遑論能以詩論詩的詩人。然,辛金順是一個例外。

我讀他的詩至今也恰好十年,這些年來,辛金順在台灣、馬來西亞的文學獎項中,以詩獵得不少文學獎座。追溯從前,1970年代的辛金順前身辛吟松,實則已經接過繆斯賜予的詩筆,寫下篇篇詩作。然,辛金順詩作的成熟期,在我個人看來應從《注音》開始。

讀詩寫詩談詩,用詩來探索人生真諦,認識自我,辛金順以優美古典之筆,糅合吉蘭丹之子的視野與在地語言,詩人每本詩集所呈現出來的詩情,非一般馬華詩人所能及。

如此優秀詩人,何故總是如此沉寂?甚至不為大眾所推崇,這便是這些年來一直困擾著我的問題。讀林建國的序,他倒是道出幾分緣由,辛金順“詩的風格多變,以致風向不可預測”。

多變而不可預測的風向,對一位詩人而言本是好事,但不斷的實驗,詩人設下的障礙,在在讓人捉摸不清詩人本質為何?另一更值得注意的是,風格的定型。辛金順顯然不想為自己的詩風定調,遂以各種方式,冶煉文字在詩中的可能性。

不過,這些都不影響我喜歡辛金順的詩。這種愚忠心態,是支持我一本本讀下詩人詩作的動力。來到詩人第九本詩集《詩/畫:對話》,過往不太容易讀清的詩人,豁然開朗,詩裡風景也如詩集內的油畫般,色彩濃稠艷麗而富有情感。

當然,這樣的詩畫關係,我們很難分辨誰主誰客,但能一邊欣賞充滿美與思的畫作,讀一首好詩,怎樣都是值得的!

相較起詩人過往的幾本詩集而言,《詩/畫:對話》所呈現的是比較明朗的情感,不似過往辛金順在詩中所提出的對身分、前景的迷茫與不安。

讀完詩集距今已數月,重拾翻閱,隨便拈一首來讀,辛金順仿彿放下過往的障礙,撥開迷霧見月明。當然,這不是說《詩/畫:對話》的詩淺顯了,而是詩中的人道關懷與悟性,一瞬就在讀者心中生根,滋長開來。 Read More!

跑步本來就積極



開始跑步以後,在逛書店時,除了在文史哲的書架前徘徊,現在也會跑到飲食、運動還有健康醫學的範圍走走。不為別的,只為增進自己在運動與生理科學上的認知。畢竟傳遞知識來自書本,我是活在現代,但思想是古老的,認為知識、訊息,必然要經過編輯成書,才得以流通。縱然網絡上資料眾多,但也因為眾多,反而失去了該有的清晰輪廓,變得失焦。身為讀者,若要讀一個專題研究,要找多少個網站才能補足你從一本書上可以得來的知識呢?

因為跑步,所以我開始找書看。看這些跑步書日子久了,心底也曉得誰是行家,誰是門外漢。好比讀跑步勵志書或心情書寫,日本的關家良一肯定會給你許多跑步所需要的毅力與精神上支持,村上春樹紅透半邊天的《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則沒有關家良一的書寫那般深入淺出,直入我心坎裡。

最近從書市上收回來的跑步書不多,除了運動生理書籍外,基本上都是勵志類型的書。這類跑步勵志書對真正的跑者而言,不會有太大的助益,在我看來都是些很心靈雞湯的書寫。你讀完,固然會有注入一劑雞血的興奮,但跑步這回事,還是得靠你自身的毅力,才能從零開始拼搏到最後的一程路。

好比今天要談的這本,它是日本男子400公尺跨欄紀錄保持者為未達的《邊跑邊思考》。這書在陳列架上已兩年,我每次去都翻翻,沒有入手的念頭。那天到書店,也許是鬼迷心竅,就將這書連同其他書給買下來。

最近常被自己的懶散給折騰,明明說好下班回到家,晚上九點一定要去跑步,但每每裝都換好,鞋子也穿上了,天曉得你從廚房裡喝口水出來,那跑步的興趣突然就像轉瞬急凍,一下掉入谷底,怎樣也催促不回來。

這是很讓人懊惱的事情,我想這是我的跑步“精神撞牆期”。當該做的事情變成膠著狀況時,當事人就該要找一劑能振奮心情的勵志雞血,給慵懶身體與精神,注入新感受。就這樣,我拿起了《邊跑邊思考》。

《邊跑邊思考》這書名下得太哲學,但不下這樣的標題,如何吸引別人購買?我就是被這樣充滿“哲思”的標題吸引,再則,為末大在封面上那張憨厚陽光的笑容,也是我購買的誘因之一,能擁有運動員的體格與陽光笑容,我想是大部分男人盼望的模樣吧?

但這些都是浮誇的外表,翻開書頁一讀,我是有些失望的。相較於日本馬拉松選手關家良一那幾本談跑步心得的書籍,《邊跑邊思考》內容則偏向過度的心靈雞湯與積極思考。我並不是說積極思考不好,而是當你過度正面來面對人生時,難道就可以對陰暗面視而不見?

在閱讀的過程中,唯一讓我覺得可取的,是為末大不依靠國家經費,獨自訓練自己的過程敘述,其餘內容都像是抄襲自各種勵志書籍的內容。雖然網絡上有不少人給予此書好評,不過就我看過不少的跑步書籍而言,為末大的《邊跑邊思考》只算及格,但對於跑步或運動的初學者而言,為末大的運動生涯經歷,倒是可被學習的。

掩上書頁,我穿起了跑鞋,往熟悉的路線跑去。跑呀跑,我腦海裡浮現為末大在書中講述自己到美國練跑的心路歷程。他說自己在沒有團隊和教練的訓練下,完成了各項競賽,雖然想成為世界第一,但卻礙於身體和心理的局限,只排位在世界第三。於是他就想,比賽的意義是什麼?是非得到冠軍不可嗎?還是在競技場上的體育精神?

跑步是自我內在的修煉,為末大追求世界第一,雖然最後知道這只是個理想。當他知道自己無法成為世界第一時,他開始調整自己的身心,讓自己適應自己的內心,也適應外在的環境。我想,運動就是有這樣的效果,讓你得到沉澱,並且從中找出自己的優缺點來。不過還是要嘮叨一句,為末大這書如果可以少一點勵志書寫,多陳述一些個人經驗,或許更精彩!偉大的運動員,真正激勵人心的不是別人的口水成功故事,而是自己面對挫敗,再站起來的勇者精神。 Read More!

從文明回到沙漠



這是第二次到新加坡,星期日凌晨四點起床到中環車站,趕搭清晨五點巴士到飛機場。去新加坡搭飛機節省不少時間,尤其過海關。回程隨弟弟過海關花上一個多小時,心情鬱結,將來抵死不搭巴士!不過,這些都不是重點。

夜深,讀游以飄詩集《流線》,輕聲朗誦,這詩集讀了好些天,每天四五首詩,讀出聲來讓我跟詩人有了進一步的接觸。詩集是在新加坡草根書屋買的,這書店選書不錯,尤其詩集方面。抵達新加坡不久,熟悉了交通運作,我就乘搭捷運到草根書屋。草根離捷運站不遠,靠近牛車水,我背著行李穿街過巷,剛開始有點迷路但也不難找,畢竟新加坡不似吉隆坡,靠著Google Map不擔心迷途。

推開草根之門,悠然雅靜,窗外陽光與室內燈光互補。空氣中瀰漫咖啡氣息,店小卻迷人。如果有人說新加坡是文化沙漠,那相對起馬來西亞或吉隆坡,新加坡的文化氣息,正一點點積累,而當天《聯合早報》副刊,以封面全版篇幅,刊載了宇昕寫的郁達夫。

草根的名字是土氣的,因陳設與選書具風格而又充滿時尚感。書店外,放置了茶几和兩張椅子,我在等韋地時,從背包中拿出剛買的《流線》細讀。不讀還好,一讀驚艷!那時候在報章,或在花蹤得獎作品集里讀到游以飄的詩,總覺得不能進入詩人的世界,甚至帶有偏見認為詩人是為得獎而寫(能連奪兩屆新詩首獎,絕不是平凡詩人)。

興許是年歲、人事閱歷漸豐,在讀詩人字裡行間談論的讀書、都市、行人、大廈、捷運、人與人的陌生與熟悉,瞬間都似找到解鎖密碼,明白詩人寫下那些文字時的心境。后來韋地來了,他問我在看誰的書?我答剛從草根買的《流線》。

新加坡的天氣跟吉隆坡一樣,但兩座城市所呈現出來的文明與經濟程度截然不同。我收起詩集,心中泛著如漣漪般自游以飄詩中跌落的詩句。韋地看過詩集,向櫃檯要了一本,接著我們又聊起了別的事,如閱讀、經濟、行銷、管理以及各種文化推動工作。

在韋地來之前,我逛了一遍草根書屋,書店后方有咖啡座,環境優雅,唯音樂大聲了些。我點了伯爵茶,坐下讀幾頁書,興許起得太早,眼皮沉重,就想伏在茶几上小睡,可又怕有失優雅遂放棄。

本來還想約詩人洛謀見面,我們上次見,眨眼已是五六年前的事。當時他還在英國念博士,如今在新加坡的大學任教。草根格調不差,店員服務態度好。櫃檯女子姿容曼妙,談吐若幽蘭。這種優雅在男人身上難尋,大概只有英國紳士能與之比較,但紳士執拗和陽剛,又何能跟蕙質蘭心的女子相媲美?

我在草根除了為書架添進游以飄詩集,還有翁弦尉三冊作品。翁的作品寫同志極深刻,探討社會與人性,是難得的優秀馬華小說家,詩也一流,非泛泛之輩。弔詭的是,這些年不論是游以飄還是翁弦尉都沉寂。

回來吉隆坡,斷斷續續讀游以飄的詩,詩的基調浪漫,帶著熱帶的微辣,點評城市中的男女,平凡人的際遇。我喜歡這樣的詩集,說起政治來是詩的語言而非匕首批評或口號吶喊。我們的社會需要詩,詩是理性的思考,讓你沉澱浮躁心性。奈何,當下讀詩人少,都說讀不明白。我聽到這話時都說,你也不懂人生和生存,難不成要自殺?

韋地說草根進詩集太多,買不出。此話一出,我們都笑。離開草根,我非常無禮像個孩子嚷著要吃肉。他帶路到熟悉的菜館用午餐,在那裡我們聊了馬華文學和文壇的事。

文壇可以不管,文學不能不修煉。修煉了文學所得是什麼?這並非經濟學裡的曲線所能解釋的事,沒有結果與答案,只有前進的過程。談話的過程我像在說教,韋地作為坦蕩,比偽君子好。這種朋友善惡、是非明了,骨子里有俠義。你說他孩子氣也行,說他仗義也行,甚至說他牛皮燈籠,頑固執拗也行,但他那赤子之心與坦白,帶著傻氣的笨,是扭扭捏捏的文人所沒有的。

回到詩集,游以飄的詩,就這樣陪著我從新加坡這井然有序的國度,回到雜亂無章而近乎經濟敗壞的祖國來。我沒有怨嘆,因為我也是導致這國家走向沒落的幫兇之一。唯有躲進文學花園,培養一絲精神貴族的氣息。回到現實,我又得如詩人般,跟所有實際到不可以的事情,計較、憤怒和開砲。理由無他,笨蛋太多總要有個願意責罵他們的人現身,才能叫醒矯情鐵屋裡的人。 Read More!

為健康生活積極動起來



談到健身,總是毫無頭緒。縱然上健身中心非常容易(除了連鎖健身中心的價格貴得嚇人,推銷員或教練一直叫你買課程之外,基本上,馬來西亞的健身中心,都是不錯的),只要邁開步伐,走進那個充滿汗水與陽剛氣味的空間,一切看起來都是簡易的。

然而,真的進到健身中心,如果你是健身菜鳥,肯定捉摸不清楚,到底該怎樣去“玩”那些器械,于是你很自然的,會選擇遠離那些看似很重,也的確很重的重量訓練器材、啞鈴,而選擇在電視或電影裏看起來非常熟悉的跑步機、橢圓機、登山機,或者是一字排開的健身腳車,一股腦地咬緊牙根,死命把全身力氣使出,就為了完成那看起來非常遙遠,但卻原地不動,在健身房裏完成的跑步、登山或騎腳車的有氧活動。

剛開始去健身中心,我也是這樣的菜鳥,或者說傻瓜。有一回,陪我去健身中心的弟弟,看我選擇在健身中心裏跑步跑了三十分鐘,在我們離開時,他對我說:“你為何那麼傻?進健身中心不是為了玩腳車或者跑步機,而是用那些平常你不會或沒能力購買的重訓器材,再說跑步、騎腳車干嘛不到戶外啊!”

當時我有著被羞辱的惱怒,反駁道:“哥有的是錢,你管我!”這話現在想起來都覺得自己聰明反被聰明誤,等到認清上健身中心的目標與目的之后,才明白弟弟當初的道理,自那時候起,我開始認真閱讀與尋找與健身有關的各種資料。

但這些書籍和資料,有些太專業,有些則是你讀了一百遍,也不知道作者或者翻譯的人在說什麼?仿若有字天書,有讀沒懂。朋友知道我這一兩年來,對運動、飲食、養生之道頗有研究,便來訊息詢問,可有相關簡易書籍可供閱讀,以開他踏入健身中心之門。

猶豫再三,思索良久,我才把劉宏的《健身,就能改變人生》給托出來。知道劉宏,除了他是臺灣藝人之外,更讓人廣為認知的是,他和妻子結婚時,拍的一系列赤身婚紗照。劉宏那雕塑得宜的身體線條,我想是不少男士的理想身段吧?但如何才能練就這樣的身材?這是很考驗男士們的事情,若少了毅力,很容易就放棄。再說,誰願意天天上健身中心,以魔鬼的方式,折磨自己,就為了那看起來壯碩的肌肉?

但在《健身,就能改變人生》這本書裏,並沒有鼓吹想要健身的人,天天上健身中心操練肌肉。劉宏到底是有經驗的健身教練,他提倡的雖然也跟其他健身教練所提及的大同小異——調整飲食習慣、讓生活作息回歸正常軌道,以及時不時做運動。

這些健身或健康的條規,大家都知道。但人人實踐起來,難如登天,尤其是運動這一塊。人,天生是四肢活躍的動物,卻因文明進步,電視電腦乃至各種科技產品普及,讓大家的屁股都黏在沙發或椅子上,除了偶爾上廁所,壓根兒就沒有活動的機會。

劉宏在這書裏的建議非常簡單,飲食得益,充分休息,分散時間做做運動,簡單維持身段,即使不上健身中心,也能保持著不錯的體態。但這樣足夠嗎?我之前不是提到上健身中心的事情嗎?是的,的確不足夠。

日常生活中,花半小時或一小時中速步行去雜貨鋪購物,或者散步,縱然可當有氧運動,劉宏也提醒,別忘了身體是聰明了,你身上的每一寸肌肉,都有記憶功能,它會清楚你的勞動狀況與消耗的熱量,在一定程度以后,不妨換個方式,做別的運動,或者有氧和無氧交替,讓肌肉失憶,如此一來,便能長久享受運動所帶來的樂趣與滿足。

這書當然還有許多細節上的不充分,對於剛開始做運動,或者想要運動的初學者,是值得閱讀的。近期,書市上也見到不少類似的書籍,都是可買來一讀,從中學習基本知識。這些都是運動或健身的功底,有了這些基本常識,再加上好的健身教練以及飲食、生活的調整與配合,要擁有像劉宏這樣的身材,我們需要的是時間。 Read More!

肥胖者如何解咒?



這陣子,常跟朋友爭吵一件事,那就是該如何不讓自己肥胖起來,隔絕被代謝症候群的困擾。雖然說是吵,但更多時候是長篇大論在面子書上你來我往,說個不亦樂乎,有人看了,私下來問:“你們談的那些東西是什麼?為什麼血糖、胰島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水等對身體那麼重要?”

我滿懷虧欠地對來詢問的朋友說,我實在懶惰重新解釋,不妨回去看看我跟那些朋友在討論這些話題時,所談的各種情況和面對的問題。

我不是營養學家,也沒有專業執照,一切營養觀,都是來自閱讀各類相關書籍,並且自身力行所得到的實驗結果,是否適合其他人?對此問題我困惑了很久,直到最近看到一些朋友效仿我的做法,似乎也得到一些改變,當然也有失敗的。我的營養觀是否正確?我也沒有十足把握,於是就有朋友接著問,那你最近看的健康養生書裡面,有哪些是特別推薦的?

此時,我就毫不猶豫地拿出兒科醫生羅伯魯斯提的《雜食者的詛咒》來,請朋友自行翻閱。

這本書沒記錯是特價展上購來的,總不明白書店幹嘛那麼喜歡丟這類書籍出來,當然也有好處,那便是被我這類貪小便宜的人撿到,這種撿到寶的心情,是無比愉快的。

之前寫過許多關於飲食、運動、營養觀的書籍推薦,這本書與以往的那些書不同。它的不同在於,作者是以兒童肥胖為實例,剖析代謝症候群的發展和影響範圍。我想現實中的羅伯魯斯提應該是幽默的!在這本書裡,幾乎找不到讓人沉睡的因子,每一頁都是滿滿的知識與故事,而不令人瞌睡。

要將健康知識,清晰、輕快而且有意思地呈現出來,還真的要有一點功力不可。當然,這也可能是翻譯者的譯文功力高超。不過書那麼好看,誰還在乎這些事情呢?“雜食者的詛咒”倒是個很好的譯名,加上介紹文“一卡路里不等於一卡路里”就有足夠的誘因,讓你打開這本“關於肥胖我們都錯了!”的健康養生書。

羅伯魯斯提在這本書中,談最多的是導致肥胖的因素,也列舉各種我們已知但可能是錯誤的飲食、運動觀念,以及胰島素和血糖之間對身體的影響。不過最吸引我的,還是他談糖這方面的知識。

糖是一種誘惑,無論男女老少,都難以抗拒糖所帶來的美好滋味。然而,糖不論是葡萄糖、果糖、乳糖還是其他代糖,攝取過多或已上癮,對身體可不是一件好事。但在資本主義的社會裡,食品加工業者哪裡在乎消費人要小心糖的攝取呢?

市售的食品,幾乎沒有不添加糖的,為讓消費者認為它美味而購買,糖的添加也就越來越高,甚至可說添加到甜死你的程度!但這些好甜的食品,往往因為過度加工以及過度的糖,當我們吃進身體裡時,身體是無法處理它們的。作者在書中一再提醒,小心用糖,但誰能躲得過糖的誘惑呢?

再則是各種飲食法和瘦身方式,羅伯魯提斯的建議很簡單,便是不要過度信仰一種飲食法或者瘦身方式,生活規律,飲食健康、吃原食物,身體就會很自在而不會有沉重的負擔。然而,知易行難,但再困難還是要努力地了解身體的運作,不讓肥胖找上門。 Read More!

飲食甜蜜肉身沉重



談到均衡飲食,我們最直接想到的是流行已久的“飲食金字塔”。這座金字塔盛行的這幾十年來,我們越是遵守,就越是擺脫不掉肥胖和相關副作用的糾纏。不是已經吃得很“飲食金字塔”般的“均衡”了嗎?怎麼體重還是與日俱增,胖得不亦樂乎?年紀越大,體重有增無減就算了,三高這一組傢伙也跟著來,以前我們還說,三高都是年紀大的人的富貴病,如今因為飲食不均衡,缺乏運動,年輕人都有得三高的可能。

曾經,我的血壓也曾高到讓醫護人員嚇一跳的情況。前些年,因工作和生活勞碌,常頭暈目眩,更糟糕的是脖子硬邦邦,無法靈活轉動。我是個不怎麼愛看醫生的人,直到我到診所去量血壓時,那高企不下的血壓,才讓我有了反省,我可不想就那樣輕易地因為爆血管而死掉。

一直無法減輕的體重,我用了許多方法,不論是餓肚子、積極運動,吃全麥麵包、燕麥、少油少鹽少糖,就是見不到成效!直到在YouTube遇上賴宇凡,體重和身體各種不適,才漸漸有了改善。

為健康減脂已超過一年,我不敢說自己已經達成期許的目標,但至少現在上樓梯、慢跑十公里、連續跳繩15分鐘,已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能持續並且有規律地做運動,對於瘦身是很有幫助的。不過,真正讓我改變的是重新認識飲食,認識食物以及如何過好生活。生活品質的好壞,我們或許會認為是建立在金錢上,其實不然。優良生活品質,在我而言,是建立在健康體魄上的!

跟朋友談起這些事情,他們都無法否認,但能徹底改善並付諸行動的,沒有多少人。畢竟每個人都是三分鐘熱度,開始減脂時,我也有過這樣的疑慮,但好在有賴宇凡的書做為參考,這一路尋回健康的過程,是通暢且順利的,也從中尋找到生活的樂趣。

久不見面的老友見我瘦下來,最常問的是:“你用什麼方式瘦?”我總是簡潔回答:“吃豬油瘦!”最近親人責備說,老這樣說何不好好說?然而,我不是個善於解釋的人,文學創作倒還好,若要涉及科學解說,還請諸君讀書去。也因此,我都推薦朋友讀賴宇凡的《要瘦就瘦,要健康就健康》,奈何這書文字太多,對於不熱衷文字閱讀,又想要快速瘦下來的人而言,那是極痛苦的磨難。

現在好了,賴宇凡似乎明白用文字解釋飲食均衡很容易讓讀者見周公,於是改而以“懶人包”方式,將她之前三本《要瘦就瘦,要健康就健康》、《吃出燒油好體質》、《身體平衡,就有好情緒》的內容,來個終極濃縮圖解版《慢卡路里讓你瘦》。

這本書的好處,除了超濃縮,更方便的是以圖文方式解說。尤其剛開始的前兩章,讓讀者認識身體需求的三大組合“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接著開始談糖對身體的影響、攝取過多的糖(無論是自然或人工)對血糖有多大的影響。

賴宇凡推廣的飲食方法,這幾年也招來不少罵名,說她顛覆了傳統“飲食金字塔”,倡導多吃高油脂、高蛋白食物來平衡血糖,並且要讀者少碰澱粉甚至是水果。這樣的飲食方式,的確有悖于我們一般上的飲食觀念。

當初我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把自己當白老鼠,沒想到瘦得下來,身體狀態也比以往神清氣爽,以過來人的身分來說,賴宇凡的飲食方式,並沒有太大問題。

倘若賴宇凡的方法有問題,我想根本在于讀她的書的人不明白她在說什麼。不過,現在既然有了超級圖解版,而且又超級明瞭,實在非常適合懶惰又要瘦下來的人。

就像懂得健身的人常說的,腹肌是廚房練出來的,要擁有健康的體魄,你要懂得去大賣場選購食材,也要踏入廚房,好好研究食譜,再配以適當且規律的運動(不要為了減肥拼命地做運動,如果不配合均衡飲食,那只會越做越胖),享瘦和健康並不是太遙遠的事。 Read More!

小生都會成長記



我跟牛油小生同年,這是在看封面摺頁,作者介紹時才發現的事情。之前從有人出版社總編輯曾翎龍手中接過這書的時候,並沒有馬上打開來看的心急,倒是放著,過去一年裏有好幾次翻開來讀,可能未有準備,或者其他什麼因素,遲至上兩個月才一頁頁地把這本書給讀下去。

牛油小生,一個可愛也很神秘的名字,以往也沒有注意到。直到看完這本散文,不得不說,馬華文學裡終于有一本比較像樣的都市書寫。不過,這個都市書寫也不是馬來西亞的,而是新加坡,或者更屬于外地的都市,跟“我的吉隆坡”的都市書寫,沒有太大關聯。

牛油小生的散文筆觸是輕盈的,在閱讀的過程中非常愉快,尤其是讀到紛呈的意象,心底會驚嘆地說:“啊,這樣的詞彙組合,在句子中被他這樣排列真是抵死!”作為一個散文創作者,牛油小生無疑是我輩當中最優秀的那個。原因何在?我個人的粗淺看法是,至少他點出了我們這一代人的成長歷程,以及經歷過的那些種種看似存在而又虛無的90以及00年代。

這是八字輩一群經歷過的時代,所以在讀牛油小生的散文時,不像讀龔萬輝、曾翎龍、許裕全他們的散文那般,有隔代的感覺。當然,這是我身為八字輩讀者的優勢,六七九甚至是零字輩的讀者,說不定會讀出隔閡來。那些從牛油小生文字中閱讀到的他的生活,總讓我不自禁地皺眉,或者是輕聲一笑。好比他寫病。

病此一主題,幾乎貫穿《類似過敏症的布爾喬亞之輕》的每個部分,不時探頭跟讀者Say Hi。但牛油小生真的是個多病之人嗎?仿佛又不是。在其他篇章裡,他又是一個短跑健將,甚至是在籃球場上的健兒(我就不曾打過籃球,不知道籃球之樂),不過一會兒,他就病懨懨了,這便是讓人皺眉的地方。

比起病,這本散文集教人快樂的地方也不少,特別是看牛油小生寫他觀看羽球賽的澎湃心情、中學時期參與合唱團的點滴故事以及童年往事,敘事的筆調是那麼親近。尤其他寫童年,我都能想像到他老家的午后日光。

散文集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寫貓的那幾篇。有些落寞,有些無奈,有些血腥。再來便是寫他羅曼史,也是很有趣。至于寫到日本或國外的那幾篇,興許我對旅游文章向來興趣缺缺,倒是沒太大興趣。

牛油小生的文學底蘊是厚實的,尤其是對現代主義文學作品的認知。至少他在談劉以鬯時,能說出個所以然來。記得有陣子,我瘋狂迷劉以鬯的小說,從圖書館裏,把他的作品都搜來讀,讀到《陶瓷》我才覺得夠了,繼而回到鬱達夫和穆時英的文字裡。

讀牛油小生的某些散文篇章,有如讀上海新感覺派的感覺——在瀰漫著煙霧的演藝廳裡,跳著狐步舞。說是迷醉嗎?也不是,就是有些赤道南洋的魅。

書讀完好些天了,記憶漸散,趁腦海中還有記憶,隨便寫些心得感想,聊作記錄。說實在的,牛油小生的散文真好。雖不是我所愛的寧靜致遠,但卻是另一番清新感覺,不冗贅才是難得,是這時代雅俗掌控得宜的一種示範。 Read More!

帶著蘭花去看你



這本《重尋胡適歷程》是在學林買的,當天到書店,想找的是兩本社會學以及資中筠的書,後來逛著,兩本社會學的書只找到一本,資先生的書倒是沒貨了。再後來,就在國學分類處看到這本餘英時寫胡適的書。

對於胡適,我知道的不多,早期在讀民國作家、學者的論著中,雖然知道胡適的地位重要,也無法繞過,但心底存有偏見,也不想去多看多知道。尤其是道聽途說許多關於胡適的“壞話”之後,無知遮蔽了理智,又不願從正史角度去看胡適,便一直把胡適給誤解下去。

然而,我的誤解倒還好,至少未付諸文字,也未大張旗鼓地胡亂書寫,近日在他處讀到一位作者寫胡適贈予周作人詩的謬誤文,讀罷不禁搖頭嘆息,馬來西亞知識分子不讀書不讀史則已,還要在全然沒有認識的情況下,憑一己的胡亂猜測,給胡適、周作人的交情註解,實在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讀罷該文,私自反省,自己何嘗不也是如此之人?故,這本餘英時論胡適之書,詳細地從胡適日子、各類書信文本中,整理出胡適的生平,並還予胡適一個清明印象,著實不易。

全書最動人之處,還在餘英時的考據和辯證。許多資料尤其是晚近出土的胡適日記,餘先生的細讀與引證,讀得頗為過癮!身為一個讀者,能讀到這樣的一本書是心存感念的。感念什麼?感念有這樣一個學者專家,掃除自己的愚昧無知。

但書買回來,讀了大半其實並未讀完。碰巧又要遠行到臺灣,也就順帶將這本書納入旅行時的讀物。也因為這本書,加上後來讀了一篇中國學者到臺灣南港中央研究院的走訪記之後,臨時在行程中,加插拜訪中研院,也順道在4月4日清明節當天,走一趟胡適墓園。

至今,雖然已從臺灣歸國,但腦海裏仍浮現在胡适墓園瞻仰時,所生起的敬仰之心。然而,也不曉得何故,內心也有一股落寞之情。前陣子聽資中筠先生談新文學運動的講座,她將這場運動譬喻為“東方的文藝復興”,其層次更甚于文藝復興。當初主導這場運動的胡适,被資先生推舉為居功至偉。

然而,以現在的角度而言,胡适的白話文運動,似乎沒什麼了不起。但若以當時知識只掌握在少數精英階層的角度來看,胡适的白話文運動,倒是讓人從艱澀難懂的文言,走向人人都能了解的白話語境中。這場語文革命,推進了中華文明的進步。可是,當今知曉的又有幾人?

如果你問我,現在會因為讀了幾本談胡适的書而欽佩胡適嗎?我是沒有答案的。畢竟,胡適這個人有太多傳奇之處,他既是文人又是政治家,是個全方位的知識分子,但要了解中國現代文明進程之人,定要知道胡適這號人物,尤其是他的主張——寬容比自由更重要。

胡适過世至今,已超過半個世紀。儅我站在他的石像前,遙想他經歷過的一切種種,心中不免感慨。感慨現在知道胡適的人不多了,加上近日讀到的那篇文章,心底更是唏噓。

《重尋胡適歷程》我沒有帶回國,而是把它留在臺灣這座島嶼上。我帶回來的是胡適的《嘗試集》、《嘗試后集》以及他所編的《古詩選》。去胡適故居當天,入口處的紫藤開滿竹架,故居外風光怡人,但到故居參訪的人不多。

我帶著餘英時所寫的胡适印象,在故居裏想像從前的胡适,這樣的古今遙想,心裏還真有說不出的滋味來。後來離開,不自覺哼起《蘭花草》這首歌來,它是我最早接觸胡适,而不知胡适是誰的作品。

Read More!

從華麗巴哈到氣勢貝多芬



周志文的《冬夜繁星》是一本音樂散文集,寫古典音樂的聆賞,不過更多的是談作曲家與演奏家的生平事蹟,真正說到自己感受的,常常點到即止,作為一個讀者要往下讀的話,真是被他這般吊癮的方式氣煞。不過也罷,讀周志文本來就是讀個雅,他的散文本來如此,平靜如水,像巴哈〈無伴奏大提琴曲〉,雖有起伏,但也由他憑藉文字鋪排,彰顯個人情感。

書本開章,先談貝多芬接著是巴哈,隨即有莫扎特等人。可見讓周志文醉心的是貝多芬這位“樂聖”,而非被冠以“現代音樂之父”的巴哈。我開始接觸古典音樂,跟其他人一樣,也是從通俗節選樂章開始,接著才漸漸入門,走進古典音樂的堂奧,一窺音樂聖殿的富麗堂皇。

直至后來,音樂聽多了,慢慢理出頭緒,確認自己最愛的是巴洛克時期的巴哈。縱然我對貝多芬並沒有太多研究和分析,雖聽過卡拉揚以及倫敦交響樂團版本的貝多芬九首交響曲,但並不是很理解貝多芬樂句中的更多含義,貝多芬九首交響當中,我最愛的也只是〈英雄〉與〈合唱〉。特別是〈合唱〉,因為常被電影、電視乃至廣告引用。前幾年看〈拷貝貝多芬〉時,〈合唱〉便出現在其中,那悠揚、莊重的樂聲,給人震撼之感。

但說到貝多芬真正廣為流傳的樂曲,還是那首《給愛麗絲》;《月光奏鳴曲》也好,沒記錯的話,日本電影尤愛用這曲來配樂,哀愁中帶著些許說不出的寧靜,夜晚睡不著,便會在網絡中找名家版本來聽,釋放因緊張而無法入眠的心緒。

周志文在書裏極力推薦的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我是稍微抗拒的,前幾天就檔案裡找出早、中、晚期貝多芬的絃樂四重奏來聽,晚期的貝多芬簡直是陰鬱的怪老頭,再則我也選錯時間來聽,在上班聽陰鬱,被愁雲慘霧籠罩的貝多芬,簡直是場災難,讓你心情不得不隨樂章變化而沮喪悵然。

說點別的,連續在讀印刻的出版品,真有台灣文學出版業被壟斷之感。加上最近朱天心《三十三年夢》事件,台灣文壇想必也正醞釀或發生一場茶杯裡的風波。不過,也好在還有像印刻這樣的出版社,偶爾出些不著邊際的文學書,才又讓台灣文學更有點看頭。

只是這看頭,還是由那些老作家老學者在撐,雖說台灣文壇新人輩出,詭異的是文學視野與格局,卻如台灣小島,每讀年輕一輩的作品,文字技藝好,故事也說得很不錯,可是讀完總是很虛無。

我想周志文在《冬夜繁星》裡不時丟的“缺乏(哲學)思考”,便是此一現象的概括解說。聽音樂也要聽出哲學況味來,考驗的是你對人生課業與練習的功底。所以當周志文在談馬勒、貝多芬、拉赫瑪尼諾夫這些偉大的音樂家時,都一再提起他們作品中的哲學命題與思考。無論何事,若缺乏這一層思考,文字再美、說故事的技藝再高,也不過是華麗外層,內核空蕩。

闔上書,急就寫成這則讀后感,定然錯誤百出,紊亂無章,但心情感想猶若聽舒伯特、舒曼,是浪漫派的,全然凸顯自己的情緒罷了。其餘的,毫無理性可言。說此話,也真愧對讀了康德談理性的那幾本書了。雨夜讀書,水聲嘀嗒,加諸事業上的各種重擔,只想說壓力如猛虎,好在有音樂慰藉,才能一關難過關關過。入睡前,開一本新書來讀,也聽聽舒伯特這位“歌曲之王”的藝術歌曲,一解內心鬱悶。

Read More!

養貓也是一種罪



古今中外,愛貓者甚多,我也愛貓,但不養貓。當然,這當中是有一段歷史的。話說從前,總是慘不忍睹,尤其我養貓之事,訴諸友人,他們都說我是虐貓狂。然,我倒覺得尚好,畢竟養貓全看緣分。貓來貓去,仔細算來我曾養過三只貓吧?記不清了。但第一次養的貓,現在倒還記得它的樣子。

那是一頭白貓。用梁實秋的方式來稱呼的話,就是養了一頭“白貓王子”。后來這母貓下場如何?說來淒涼,因為一年到頭常發春,自它成長以來,便沒有停止過懷孕產貓這回事。我母親不太愛貓,這母貓一胎總能生六七只小貓,一生完就送走。記得它生第一胎時,最經典的情況是,生到一半,它從陰暗角落溜出來,吃了幾口食物,又接著回到窩裏生小貓。因了小插曲,我自此記住了它。

今天說貓,是因為讀了2009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多麗絲萊辛《特別的貓》有感而發。這是本小書,談貓,說萊辛從小到大與貓共成長的生命歷程。看作家寫貓,我最喜歡的要數梁實秋、朱天心,接下來是鍾怡雯和柏楊的太太張香華。

作家寫貓,無論從外在到內裏,不論是生活中或生活以外,貓在他們而言猶若子女親眷。我家鄉的人養貓,不把貓當寵物,只盼望貓給家裏捕老鼠,所以也就不太用人道的方式豢養,就算走丟變野,再找來一只便是。

但如今可不一樣,貓已經可以不用捕鼠,堂皇地入室,在主人的房間、床上、沙發等處,仿佛人一般自由進出,過著優渥的人間生活。有時會想,這樣待貓正確嗎?然而,天底下沒有什麼事情是絕對的,把貓當人來養,從寵物階層晉升到人的親眷家屬也沒什麼可奇怪,用先進的話來解釋,可稱為人類文明再進步。

但這文明的進步,會讓對貓敏感,甚至厭惡的人,覺得不可理喻,難以理解。不過,愛貓人依舊愛貓,不愛貓的人就算怎麼勸說,貓之于他們都是無法接受之事。多麗絲萊辛有多愛貓?從《特別的貓》這本長篇散文來看,她娓娓道來從小到老,跟貓的各種鬥智斗勇,以及如何將它們從小帶大的“人貓經歷”。不過,教人讀得拍案叫絕的是萊辛的筆觸,看似漫不經心,卻將貓的舉動,每場生命經歷,描述得精致生動。

一只貓,該如何讓它在文章裏鮮活起來?梁實秋的做法是雖寫貓,但寫更多的是貓以外,梁實秋的生活與思想。朱天心的《獵人們》倒是有萊辛寫貓之感,但卻又火候未到,看了個門道,入內反而沒給人多深刻的印象。

萊辛寫貓之所以生動,甚至讓人記憶深刻,在于她把貓都擬人化。這些貓的靈動,貓的內心活動,這些貓被賦予的人性觀點,吸引著讀者的目光,加上那流暢的翻譯,讀罷全書,掩卷一瞬,你不禁要為那些貓的起伏一生感嘆唏噓。

萊辛用文字建構的“貓人生”,有悲歡哀愁,生老病死。她最怕見到貓懷孕生小貓。書中篇幅,大部分都在描述母貓生小貓的過程,包括為避免貓多為患,萊辛的父親、萊辛與丈夫,都得在母貓產下小貓后,忍心將小貓咪送進黑暗廢井或是泥土中。

人對動物的人道關懷,究竟有多深層?看萊辛在文字裏的愧疚與對自然的莫可奈何,她唯有以更好的方法去對待貓,用以贖罪。然而,養過貓狗的人都知道,倘若不替它們結扎,每到發春期,貓狗都會一胎胎地繁衍后代。但這些后代是否能幸存?也要看天意。

如今,我之所以不養貓,很大因素便是害怕看到這些貓懷孕生產。這是恐怖的事情,如果貓所生下的小貓只有一兩只倒還能接受,超過三只或以上,對飼養者而言往往是場災難!

如何結束這樣的災難——結扎,是萊辛給的答案。她同情被剝奪了自然欲望的貓,但唯有結扎,才可避免“殺小貓”的深重罪業。 Read More!

間歇運動換健康



是的,我瘦了,但我又胖回來了。一個月的放縱,換來的脂肪增長,真是極為讓人懊惱的事。還記得大年初五年假結束,回到都城家裏,站在體重計上測量體重時,我的媽呀!體重竟然狂飆到79公斤。原先的75公斤不見了!我從體重計上下來再站上去,如此重復數次,最終不得不承認,是啊!胖了。

對於瘦過的我而言,這轉瞬的肥胖,莫過于因為在新年前后,年餅、肉干亂亂吃,心想吃完再瘦吧!事與願違,事情並沒有自己想到那麼簡單。理由何在?正如某營養師曾說過的,你身上長1公斤脂肪,腰圍也就要增加20毫米。

聽到這樣的數字,心底甚是害怕。但事情已發生,你也唯有盯著那增加的數字嘆息,唯有化悲憤為力量,鼓起勇氣,再次升起瘦身的旗幟,開始減肥吧!

知識就是力量,我相信書籍承載的健康瘦身知識,能為我的第二波瘦身計劃,帶來極大的效用,隨手從家裏那一大堆健康、運動、養生書中,抽出這本剛買來不久的《速效運動》。

《速效運動》真的有那麼神奇麼?說神奇也不是,作者麥克莫斯裡本來就是一位醫生,他為了尋找自己的健康,同時又不太想做太多運動,於是開始研究最近十幾年來,運動界廣泛被用來訓練運動選手的間歇運動,以各種研究理論為依歸,親身體驗之後,再將心得寫成書,於是便有了這本《速效運動:3分鐘高強度運動效益最大》。

“速效運動”也叫“高度間歇運動”,英文名稱為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運動者只需循環做幾組設定好的動作,並以極短時間完成,讓心跳飆升,就能鍛煉你的肌力以及體適能,並達到有氧運動的效能,既能瘦身也能花很少的時間獲得健康。如果你跟作者一樣,是個不喜歡流汗,又不太喜歡運動的人,那麼高度間歇運動是不錯的選擇。

我嘗試過慢跑瘦身,的確也得到不錯的效果,但要真的讓體能變好,單憑慢跑是無法完全達成。縱然這半年一直嚷嚷要上健身房,但也僅是停留在想的階段,未付諸實踐!這回好了,讀到這本書,就來嘗試一下。花了兩個星期來做間歇運動,每個早上做十分鐘,所得結果是,體形有稍微變得結實一些,體重也從79公斤,降到76公斤。

體重能降得那麼快,也是有條件的。正如作者不斷說的,你做了運動,之后去吃一個馬芬的話,抱歉,那足以震蕩你的血糖、胰島素的甜度,不能讓你健康和達到想要的瘦身效果。要健康瘦,運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如何飲食,作息是否有調整?

倘若心裏要瘦要健康,可是嘴巴不停吃煎炸爆炒,那就抱歉了。不乾淨的飲食,除了讓你發胖,也直接影響健康。如果無法遵守“戒律”,我想除了抽脂,大概沒什麼辦法能讓你擁有好身段。

話說回來,短短兩個星期,重新掌控自身體重的感覺是如何的?不是我要炫耀,只是打從心底覺得一個“爽”字。

至於我間歇運動你信不信?我個人而言,是信的。但萬萬要切記,不要以為做了運動,就能像過節那般暴飲暴食,有句話是這樣的:三分運動七分飲食,拿捏得好,一切水到渠成。 Read More!

霍金的人生簡史



我念中學的時候,數學和物理都差得不行,唯一可自豪的是生物,化學也是普普通通。記得第一次為準備考試要背化學元素週期表,真是痛苦的事情!科學教育對當年身為中學生的我而言,真是百般折磨,跟數學有得比。然,科學與數學還是有差別,科學實驗讓人期待,不論是物理、化學還是生物老師,他們總是和藹可親,不會用數學老師板著的臉孔來逼學生交功課。也許是這樣吧?我才對科學,尤其是物理抱持開放態度,始終相信,有朝一日,會再接觸物理。

畢業之后,一直與文字為伍,直到某日,碰巧書店在做促銷,丟出許多科普書來,其中就有霍金的《時間簡史》和《圖解時間簡史》。這兩本由大塊文化出版的書,設計精美,因為折扣的關係,價格也便宜到讓你不得不買。也不管看不看得懂,就把這兩本書給買了下來。

書是買了,但我有個壞習慣就是囤積。一眨眼,沒注意日曆,時間就過去了兩年。一個炎熱的午后,喝過午茶,吃過會讓你胖死的曲奇餅,我就在書架上要找一本看起來有趣的書來讀。選書讀,對藏書豐富的人而言是非常煩人的事情,形同選妃子。我花了半小時,抽出了《時間簡史》這本在科普出版史上,永遠暢銷的霍金物理著作,展開一讀,便不可罷休!

說來有趣,其實讀到書的末頁,我並沒有了解書中的多少內容,甚至對一些物理的概念和理論都有些混淆,但霍金的敘述和思考物理與宇宙的方式,給了我不一樣的觀看世界的方式。這種看世界的方法,像你在黑暗的房裡,推開那扇你一直以為打不開的窗,豁然開朗,明亮非常!

因為《時間簡史》,我就這樣成了霍金迷。雖然對物理還是懵懵懂懂,可是潛意識裡,逢到書店就會找一找並且留意霍金或與他相關的書籍。

這本霍金的自傳《我的人生簡史》也一樣,因為有讀,所以上癮。《我的人生簡史》中文版在2014年出版,當時在書店見到,本來有衝動要買,礙于價格不菲,忍著不動。我始終相信在馬來西亞買書,你永遠能以低于市價的價格入手。畢竟,這些書不是非必要,也沒有時效限制,只要跟書店比長命,你總會等到書店“亂亂賣”的時候再入手。

兩個星期前,我就以便宜價格,購入這本便宜貨。當然,書價是便宜的,內容卻無價。前陣子電影院上映的《愛的萬物論》,就是根據霍金前妻的回憶錄所改編,雖然有人說,《我的人生簡史》跟《愛的萬物論》沒什麼差別,但就我看過電影和書本而言,還是霍金的自述更為貼近他自己的思想,畢竟電影著重霍金的感情生活,甚至浪漫化了一個物理學家的人生,把重點放在愛情而非霍金的學術人生;《我的人生簡史》因為是霍金的自述,反而能看到傳主在人生觀上的許多處事與生活細節,尤其是在學術上的——在物理、宇宙上的思考。

我欣賞霍金,當然不是因為他是漸凍人,殘而不廢。我相信就算霍金不是漸凍人,他也會在科學界有非一般的成就。在《我的人生簡史》裡,霍金的人生觀是積極的,甚至有些玩世不恭和執拗,畢竟人家是天才,但上天總要跟天才開玩笑。不過,也許是上天害怕天才有一天會洞悉天機,才如此折磨天才吧?

不過也有人不贊同霍金的理論。畢竟黑洞的假說,理論上確實有其可行性,然科學界講究的是理論、實驗並重,如果無法從實驗中取得驗證,所有理論都只是紙上談兵。然,世上是否有黑洞?宇宙之大,什麼都是可能的。

《我的人生簡史》說它有趣一點也不為過,再來便是很輕很薄,很快就能把它讀完。闔上書頁的凌晨,站在陽台望天,星河浩瀚,人壽卻有限制。面對自然界的一切,人類猶若塵埃,甚至比塵埃還細,唯一能與時間抵抗的,是把人類偉大的思想,透過文字翔實地記載下來,以對抗時間這滾滾洪流。 Read More!

健瘦身自有其道理



上兩個星期,在史考特醫生的部落格看到他要出新書了,心底一陣雀躍,心想又有健康好書可看了,趁著博客來曬書節,從臺灣買了幾本書回來。這回買了八本書,兩本文學,其餘六本都是肌力、核心、瑜伽、飲食研究書籍,越來越覺得自己“健康”得可以。

什麼時候知道“史考特醫生”?記憶倒帶,是去年開始減脂的時候吧?那時為瘦身的方法找無門路,上網搜資料,在YouTube找資訊,胡亂摸索,就摸到了史考特醫生的“一分鐘健身教室”的部落格上。當然,那時候還有看一休、館長、水肥等台灣健身瘦身達人的影片、文章,以及看PPT上的健身瘦身資訊。

關于飲食,我還是堅持看賴宇凡那本《要瘦就瘦,要健康就健康》,雖然有人不認同,不過也是從賴宇凡那裏,我有了全新的營養飲食觀,繼而想瘦就瘦,至于健康嘛?沒誰的健康標準能作為標準,除非到健檢中心做身體檢查,否則都是空口說白話。

史考特醫生這本《Dr.史考特的一分鐘健瘦身教室》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解開迷思,也就是飲食和健身方面的迷思,好比吃雞蛋會不會有膽固醇,該吃多少雞蛋?或者要有好看的腹肌,真的要不斷地折磨腹肌訓練運動嗎?

第二部是全書核心,談營養飲食觀,說得非常仔細,但相對于賴宇凡的《要瘦就瘦,要健康就健康》而言,史考特醫生談的算是入門。第三和第四部分談的是有氧和無氧訓練的迷思,我讀得散漫,唯一建議是,有志于健身者,不妨找專業健身教練,以及不時增進運動生理學知識,才能全面地了解健身瘦身之道。

讀完全書,我的想法是,好在去年就知道飲食的重要。相對于運動,飲食才是決定你瘦身或健康的重要關鍵。運動呢?難道運動不重要嗎?但就我所讀到以及瞭解的到情況而言,適量運動配合正確飲食觀念,才是塑造健康人身,標準體形的關鍵所在。

然而,跟別人分享這樣的訊息,他人都不願意相信。好比我在很早之前就說過的,雞蛋、海鮮、動物脂肪,並不會給身體帶來直接的膽固醇或傷害,適量攝取對身體這座化學工廠而言是好的。不過,舊有的營養資訊告訴我們的是,它們會讓你得三高、心血管阻塞。

在讀史考特醫生這本書時,我就一邊在笑。笑什麼?笑他出書太遲。如今市面上,已有不少類似書籍,這本我是頗為推薦的,因為淺顯易懂。不過有些部分還是寫得不夠詳盡,好比此書出版幾天之后,史考特醫生被質疑的“間歇性斷食”概念是實踐方式,如果要有較詳盡的資料,“輕斷食”的書籍在台灣也出了不少,目前最被推薦閱讀的是《輕斷食:正在橫掃全球的瘦身革命》。

關于瘦身,我們最大的敵人其實是各種商業手段。最近讀這類書,讀越多越覺得身為現代人的我們真可憐。有時會想,這罪魁禍首是誰呢?無來由就想起了賴宇凡說的商業介入科學界。好比飲食金字塔,這座金字塔可真是讓人變成胖子。過量碳水化合物(澱粉類)、飲食不均衡,害肥不少人。

但能怪誰?只能怪商業操作。健康是掌握在我們手上口中的。吃對的食物不要吃加工食品,這是很根本的健康飲食觀念。然而,在全麥麵包被當成聖物,雞蛋被當作壞物質來看待的情況下,我只能搖頭。信者則信,不信者我也無法言說,只能由他去吧!

讀完《Dr.史考特的一分鐘健瘦身教室》的最大心得是,書不難讀,可以很快讀完,重點劃分清楚。不過有太大量的圖表了,對我這種不愛看“圖”只好文字的人而言,每每回頭重看那些圖表,心底就嘀咕:“哎呀,何必浪費版面呢?不就是文字也能概括的事情嗎?真沒必要有太多的圖表。”

此書讀畢,接下來該讀什麼書?還是把讀剩一半的《血糖解方》、《哲學概論》都看完吧!史考特醫生的書打岔進來,雖然沒有很豐盛的收穫(因為都是我已知的知識),但也獲益匪淺。(這是不是很矛盾的說辭嗎?) Read More!

人間但有真情在



我不太喜歡書信集。問我為何?大概是感到無聊吧?書信內容又不是寫給我,再說信件是別人的隱私,雖已公開發表,但叫我看還是心有所拒。好比多年前讀奈波爾的書信集《父子之間:奈波爾倫敦家書》,這書對我而言簡直是場閱讀災難,壓根兒沒讀明白書信中所陳述的事情!

既然有書信集的出版,自然是有很大的閱讀市場,至於讀的人為的是什麼?我想,理由無非是想一窺他人的私生活,否則便是學者專家,要研究某名人或他所屬時代的背景吧?

今天要談的這本書,就是一本書信集。上面鋪陳的種種,豈不是要自打嘴巴?但這書信集是有趣的,它甚至不太像書信集,是一本充滿著青春期對愛情與人生種種渴望與無明的書信自傳。拿到書時,看起來頗厚,作者伍丹農也是有分量之人,退休前曾在英國擔任戰鬥機工程設計師。你以為這本書是伍丹農寫他在英國擔任戰鬥機工程師的故事?非也。

此書寫的是香港少年伍丹農情竇初開的往事,講述這位念理科但又生性浪漫的少年,以書信追求身在馬來西亞檳城少艾陳明月的故事。

少年伍丹農給我的感覺,猶若少年維特的浪漫,但並不太多愁善感,甚至理性過度。在一次機緣巧合下,輾轉透過交筆友的方式,結識了當年才14歲的少女陳明月。

《寄給與我相同的靈魂》書名取得如此浪漫,內容是否也一樣浪漫?打開這書,最先吸引我的,不是伍丹農寫給明月,或者明月回復伍丹農的信,而是伍丹農那邏輯清晰,簡潔的文字。興許是理工男,凡事講求科學精神,寫起文章來也有條不紊,又不失文采,千多封的往來信函,在他仔細挑選、節錄下,讀的人可明確地跟隨伍丹農的筆調,聽他訴說追求在檳城的明月的愛情故事。

活在網絡時代的我們常會說,相隔兩地的愛情,可真經得住時間和距離的考驗嗎?在《寄給與我相同的靈魂》裏,丹農和明月都沒有這樣的顧慮。他們從認識到相知相愛、共結連理,到今日已四十幾年了。我讀著書中的每個段落,每封他們往來的信件,以及伍丹農的敘述,你看到的是一對戀人的信任與忠貞。

當然,他們也有互相懷疑和鬥嘴的時候。在書裏,伍丹農所形容的明月十分優雅大方,美麗動人。相反的,伍丹農倒是個頑皮的傢伙,他甚至曾經謊報自己在露營時失蹤了,害明月擔憂多日,而這件事也要多年以後,明月才搞清楚原來是他的“花花公子”騙了她。

正如前面我所言,我不太喜歡讀書信集,但伍丹農的書信卻有別于一般以書信体展開的文學創作,他簡樸而理性的文字裏,充滿著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青少年們對生命的思索與熱愛,還有對異性的渴望。陳明月倒是很安靜的。雖然在字裏行間,伍丹農一直說自己是木訥寡言的典型香港人,但從他的文字脈絡裏,你能讀出他那蠢蠢欲動,爆發的青春熱力。

丹農與明月如今已是六十多歲的人了,他們是否還像當初那般激情熱戀?伍丹農沒有在書中接著寫他們婚后的日子。值得一提的是,在書快結束時,伍丹農也端起成年人的臉孔,帶著幾分說教的口吻,談他在這些年所觀察到的,當下男女所抱持的愛情態度過度實際,不像他們,愛就是純粹喜歡對方,並不談論其他實際問題!

愛情能否飲水飽?這是沒有答案的,現實到底是殘酷,若現實不殘酷,過于完美的愛情倒令人產生懷疑。在《寄給與我相同的靈魂》的開始到結束,伍丹農和陳明月是幸福的,這幸福雖然沒有經歷過背叛,但也經歷了幾許風波。

前后用了幾天把它讀完,如今隔了一段時間再回味,不禁要思索,網絡盛行的年代,愛情騙子如此之多,書信筆友那段純真的黃金年代,也漸漸轉身離開,走到遙不可及的地方去了。

伍丹農和陳明月當年一個在香港,一個在馬來西亞的檳城,他們靠著筆、信紙、信封、郵票、郵差還有時間,建築起彼此的情感。而現在我們還能如此嗎?托腮思索,我仍相信人間有真情。只要有真心,十萬八千里阻撓不了兩顆相愛的心。 Read More!

跟著原始人吃回健康



去年歲末,讀完的不是小說也非散文或詩,而是談營養學的書。過去一年,影響我最深的書,莫過于運動生理或營養學的書籍。這些書從前是不讀的,在書店裏看到,總是嗤之以鼻,連翻都不會翻。也許是年紀漸長了,身體也越來越不像從前聽人使喚,遂開始注意起生活作息來。

活在高壓時代,誰的身體沒毛病,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不論內在或表象,大家心底都清楚,身體已不勝負荷,健康亮紅燈,各種慣例健康檢查,數字總讓人皺眉頭,心生不安。我自己便是一例。

若非血壓升高到隨時會死掉,加上老家對面開了家洗腎中心,我也不會勇往直前,認真到網絡或書店去尋找治療身體、預防疾病的方法。然而,剛開始讀這些書時,真是苦差事!要知道一個讀文學書的人,雖然對文字不陌生,但若踫到一堆陌生科研名詞,依然是摸不著腦袋,傻傻分不清楚。

但也好在,經過一年磨練,讀了二十本這樣的書之后,什麼血糖、血脂、胰島素、腎上腺之類的,早就不再陌生,見慣不怪了。認識這些名詞倒還是其次,更重要的是,如何了解這些名詞,明白它們實際是如何影響我們的身體,以及透過閱讀,從各種研究報告中,尋找一個健康真相,讓自己活得健康自在。

要健康不難!俗話說,病從口入,延伸來說便是你吃什麼,怎麼吃,決定了你身體的運作。現今大家對健康這回事,常感模糊。不明白誰說得最正確?誰又說錯了。

好比說,膽固醇這個魔鬼,我相信做過健康檢查的人都非常在意膽固醇。只要膽固醇指數超標,醫生就會帶著認真口吻,嚴肅神情看著你說:“嘿,朋友,膽固醇過高,開始吃降膽固醇的藥!”

膽固醇高對我們而言,根本就不在乎,真正感到不安的是要吃藥、打針。因為一旦用化學的方式進行治療或控制,便是一發不可收拾的長久過程,而且也沒有停止這回事。為了避免這樣的事情,就要從最根本的地方做起——改善飲食,積極運動。

人類基因並不是一兩百年就形成,而是經過幾百萬年的各種生活歷練、淘汰、調整,才演變成現今我們所知道的樣子。然而,自農業社會開始,人類只要畜牧務農,即可獲得充足的糧食。工業革命之后,科技帶來的文明進步,更讓一切加速前進,也因此我們距離人體基因形成、古代原始人的生活方式也越來越遠。從前是狩獵與採集時代,現在人人皆是沙發馬鈴薯的時代。

缺乏運動,過度攝取澱粉,油脂和蛋白質不充足,在在讓人類健康越來越糟糕。尤其是飲食金字塔被推廣以來,並不見得人人更健康。難道我們不該懷疑,那樣的金字塔,是否出現了問題?

《來一客古代巨象!》談的就是這個問題,關于飲食,到底是現代飲食金字塔的標準對健康更好,抑或這全是錯誤的?這本書行文幽默,作者雖為德國人,但內容文字沒一絲德國人的刻板模樣。他挑戰權威的傳統營養學家,質疑澱粉類食物對人體的傷害,並提出模仿原始人的飲食方法,多攝取優良動物油脂、蛋白質,以及足夠的碳水化合物,還有多運動,要瘦得健康的首要條件,是如何運動身體的各部分肌肉,畢竟這才是人體健康的根本。

不過,說到底作者最關心的還是血糖問題。均衡飲食,適量運動,是作者苦口婆心一說再說的事情。當然,在均衡飲食和適量運動之前,你要做的是認識自己的身體,以及去試驗並找到最合適自己的生活方式,才能避開代謝疾病的困擾。所以,還是先來一客油脂和蛋白質豐富的古代巨象,給身體補充營養。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