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貓也是一種罪



古今中外,愛貓者甚多,我也愛貓,但不養貓。當然,這當中是有一段歷史的。話說從前,總是慘不忍睹,尤其我養貓之事,訴諸友人,他們都說我是虐貓狂。然,我倒覺得尚好,畢竟養貓全看緣分。貓來貓去,仔細算來我曾養過三只貓吧?記不清了。但第一次養的貓,現在倒還記得它的樣子。

那是一頭白貓。用梁實秋的方式來稱呼的話,就是養了一頭“白貓王子”。后來這母貓下場如何?說來淒涼,因為一年到頭常發春,自它成長以來,便沒有停止過懷孕產貓這回事。我母親不太愛貓,這母貓一胎總能生六七只小貓,一生完就送走。記得它生第一胎時,最經典的情況是,生到一半,它從陰暗角落溜出來,吃了幾口食物,又接著回到窩裏生小貓。因了小插曲,我自此記住了它。

今天說貓,是因為讀了2009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多麗絲萊辛《特別的貓》有感而發。這是本小書,談貓,說萊辛從小到大與貓共成長的生命歷程。看作家寫貓,我最喜歡的要數梁實秋、朱天心,接下來是鍾怡雯和柏楊的太太張香華。

作家寫貓,無論從外在到內裏,不論是生活中或生活以外,貓在他們而言猶若子女親眷。我家鄉的人養貓,不把貓當寵物,只盼望貓給家裏捕老鼠,所以也就不太用人道的方式豢養,就算走丟變野,再找來一只便是。

但如今可不一樣,貓已經可以不用捕鼠,堂皇地入室,在主人的房間、床上、沙發等處,仿佛人一般自由進出,過著優渥的人間生活。有時會想,這樣待貓正確嗎?然而,天底下沒有什麼事情是絕對的,把貓當人來養,從寵物階層晉升到人的親眷家屬也沒什麼可奇怪,用先進的話來解釋,可稱為人類文明再進步。

但這文明的進步,會讓對貓敏感,甚至厭惡的人,覺得不可理喻,難以理解。不過,愛貓人依舊愛貓,不愛貓的人就算怎麼勸說,貓之于他們都是無法接受之事。多麗絲萊辛有多愛貓?從《特別的貓》這本長篇散文來看,她娓娓道來從小到老,跟貓的各種鬥智斗勇,以及如何將它們從小帶大的“人貓經歷”。不過,教人讀得拍案叫絕的是萊辛的筆觸,看似漫不經心,卻將貓的舉動,每場生命經歷,描述得精致生動。

一只貓,該如何讓它在文章裏鮮活起來?梁實秋的做法是雖寫貓,但寫更多的是貓以外,梁實秋的生活與思想。朱天心的《獵人們》倒是有萊辛寫貓之感,但卻又火候未到,看了個門道,入內反而沒給人多深刻的印象。

萊辛寫貓之所以生動,甚至讓人記憶深刻,在于她把貓都擬人化。這些貓的靈動,貓的內心活動,這些貓被賦予的人性觀點,吸引著讀者的目光,加上那流暢的翻譯,讀罷全書,掩卷一瞬,你不禁要為那些貓的起伏一生感嘆唏噓。

萊辛用文字建構的“貓人生”,有悲歡哀愁,生老病死。她最怕見到貓懷孕生小貓。書中篇幅,大部分都在描述母貓生小貓的過程,包括為避免貓多為患,萊辛的父親、萊辛與丈夫,都得在母貓產下小貓后,忍心將小貓咪送進黑暗廢井或是泥土中。

人對動物的人道關懷,究竟有多深層?看萊辛在文字裏的愧疚與對自然的莫可奈何,她唯有以更好的方法去對待貓,用以贖罪。然而,養過貓狗的人都知道,倘若不替它們結扎,每到發春期,貓狗都會一胎胎地繁衍后代。但這些后代是否能幸存?也要看天意。

如今,我之所以不養貓,很大因素便是害怕看到這些貓懷孕生產。這是恐怖的事情,如果貓所生下的小貓只有一兩只倒還能接受,超過三只或以上,對飼養者而言往往是場災難!

如何結束這樣的災難——結扎,是萊辛給的答案。她同情被剝奪了自然欲望的貓,但唯有結扎,才可避免“殺小貓”的深重罪業。

Share this post!

Bookmark and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