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狂熱與慾望

讀完張柏榗的短篇小說集《城市的吉普賽》后,便開始讀在商務書局買的高伯瑞《金融狂熱簡史》,這書的原文版在1990年出版,中文版遲至2013年才面世,從包包裡拿出書,在輕快鐵上隨意翻閱,一讀就著魔了。

自高二那年起,便清楚知道自己不是從商的料子,也不是金融界的才俊,只能在人文範疇裡,混口飯吃。《金融狂熱簡史》倒是激起許多年前,我在高中時期經濟學老師教給我的許多粗淺的經濟學概念!

這本書不生澀,反而符合我的閱讀胃口,可能是寫得很薄的關係,裡面提的經濟學語彙,好比金融、特別股、普通股、金融狂熱、槓桿理論等,在眼前跳動。以前課堂上聽不明白的經濟學用語,頓時清晰明瞭!我倒是有點埋怨,何故當年老師沒有更明確或者作為一盞明燈,介紹我和同學去讀類似的經濟學簡史,至少能透過課外讀物,通往經濟學的康莊大道。或許,當年老師有說吧!我只能這樣安慰自己。于是乎,斷斷續續在輕快鐵上、在陽台上,一頁頁將這本百來頁的《金融狂熱簡史》細細品味。

閱畢全書,高伯瑞給我的最大啟發是人們對歷史的輕忽和無知。他一再地在書裡陳列在經濟歷史中發生的幾個特大、讓經濟崩盤的事件。好比荷蘭的鬱金香熱、法國的駱約翰與皇家銀行案例、發生在英國的南海泡沫等。讀這些三百年以上的經濟崩盤歷史,雖年代久遠,然而裡頭闡釋的人類對財富與金融的觀念、貪念以及妄想,幾乎每過一段時間,新一代進入金融界的人都會重新演繹一遍舊時候曾發生過的經濟歷史案件。

貪婪投機帶來的經濟惡果

高伯瑞針對這些經濟崩盤事件,所提出的觀點是,人們的記憶短暫,無知也無視過往的教訓,才會重蹈經濟崩盤事件。

這本小書,就我看來非常適合一般想要入經濟學這門學問的讀者去閱讀。高伯瑞的敘述,不故作深奧,他輕鬆地用普通讀者最易接受的“講故事”方式,把發生過的經濟事件裡的人物、過程、時代背景,精簡扼要,生動地勾勒,真是比讀小說還過癮!此外,在閱讀的過程中,你也可從中將那些經濟史上的著名案例,與當下這幾年的世界經濟局勢,做個有趣的對比。好比說,將發生在2008年的美國次級房貸拿來跟《金融狂熱簡史》裡提到的“鬱金香熱”做比較,不難發現,美國次貸危機只不過是眾多經濟崩盤案例中的一個常見例子,是人類的善忘與貪婪投機,為自己設下陷阱,並帶來無法拯救的惡果。

你無法插手市場變化

1920年代的經濟大恐慌發生以來,我們的經濟狀況,雖然有各種樂觀主義者預言或判斷市場即將復甦,然而,真的復甦了嗎?還是,我們又被一群對過往歷史一無所知,卻以為自己在金融乃至經濟上“發現新大陸”似的創新手段的金融才俊們,盲人般帶著一群人重蹈金融歷史的覆轍?下一波的經濟崩盤,是金錢游戲?還是房地產的泡沫化,還是……沒人能準確預言我們會敗在誰,或者哪些物品上,我們只能像傻子,靜觀其變而又不信任歷史給予的教訓。

前些日子,突然跟朋友聊起金融與經濟的事情,我調侃說,若經濟崩盤到來,還是手上握有黃金或有價值的物質比較實際。

《金融狂熱簡史》也讓我思索,我們對現行貨幣政策的信任,到底還可以走到多長遠?這種沒有或者謊稱實際儲備作為后盾的紙幣發行,過往帶來過許多麻煩,相信在未來依然是麻煩。只是,這麻煩要等到經濟風暴將市場上的一切金融活動擊垮,我們才能深刻體會,即使你曾擁有無數價值高昂的紙鈔,但最后也會在一瞬間墜落谷底,面值再大也會淪落到一文不值。政府始終無法過度插手經濟,它隨著市場在變化,也隨著人的慾望浮動。

Share this post!

Bookmark and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