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不老之書

這是一本詩集。文章一開始就要先說明,不然讀者諸君會以為自己入了一座迷霧之山,而無法從深山裡走回人間。這個社會害怕讀詩,已經是普遍現象,但這些害怕讀詩的人,每天都在跟詩接觸而又不自知,也著實讓人感到心裡難過!

何故有此一說?好比流行歌吧!最近黃明志剛放上YouTube的〈泰國恰恰〉,樂曲多歡樂,聽著也開心,認真讀那些為曲而譜上的詞,雖說不是一等一的上好佳作,但也不乏黃明志對現實生活的感悟與想法。于我而言,懂得將自己的情感思想,以及面對生活中的細節,化作文字,即使沒有詩意,但稍微有詩的感覺,那便是一首詩(姑且不論其好壞)。

這幾年,馬華文壇出詩集的人放眼望去真不少啊!不論年老的,又或者是中年的,年輕人也一個個出詩集,忽然之間,很有一種熱鬧的景象。今年,本地最有氣質的有人出版社,在開春不久就一口氣推出三本年輕詩人的詩集,分別是鄭羽倫的《如果時間尚未磨損》、賴殖康的《過客書》以及今天我要談的蔡穎英《老人之書》。

三本年輕人的詩集,是不是有什麼看頭?說真的,我不知道。這于馬來西亞華文出版能帶來什麼新景象嗎?到目前為止,也沒看到波瀾,可能是時間未到吧?但等著時間過去,是不是連帶的都把我們的青春都給磨損了?我只是閱讀的過客,要等老年,才能在歷史的邊上,補上兩筆比較公允的註腳。

誤以為詩人是女子

當初聽說蔡穎英,一開始還以為是一女子,探聽下才知道自己錯得離譜。人家堂堂男子漢大丈夫,我倒是認錯了。但此君的詩名很早以前就聽聞了,幾年前在〈文藝春秋〉上,不時讀到蔡的詩作,只是沒撩撥起我的好奇心,仔細讀一讀那些藏在詩人字裡行間的情感與私語。

說真的,讀完《老人之書》我倒是一點都不覺得詩人老,甚至還覺得這詩人真年輕調皮,但卻不斷嘗試用蒼老之筆,試圖掩蓋一些文字底下,更深層的情感關係。好比那些絮絮的私語,傾述著詩人對情人的濃情,對愛人的濃烈思念。記得讀完《老人之書》那晚,我跟朋友在面子書上聊了起來,我們先談到這本詩集的序,張惠絲的序是極冗長的,討論的都是詩人的在寫詩的技藝與套路,極少談到詩人在詩中想要表達的情感與慾望,以及更重要的思想“成長過程”。

我想,作為一個詩人,他首先必須得有感情,接著要有想法。年輕詩人蔡穎英是具備這些條件的,我甚至以為,在這三本新推出的詩集當中,蔡的詩集更勝其他兩位。何故?雖然這本詩集所收詩作並不多,但卻也明確地透露出詩人在這些年來,創作這些詩時的心路歷程和內心變化。我不曉得別人如何評價《老人之書》,但就我看來,這像是一個男詩人在對一個男人或一個女人的全部情感的傾述,不禁讓我想起莫扎特《魔笛》裡,夜后傾盡悲情地控訴,被愛人拋棄的悲痛欲絕,同時又充滿著恨意。

回歸文學的雅俗共賞

當然,蔡穎英想必是個溫柔之人,不會如夜后般,掀起戰爭的巨浪,就我的解讀,從他的詩作裡,我看見一對情侶曾經有過的各種生活境況,好比吃飯,好比散步,好比鬥嘴,好比一言不合的轉身離開。

當2016年的諾貝爾文學獎頒給Bob Dylan的時候,純文學的一群信仰者似乎有光環被抹黑的感覺,但就我看來,這未嘗不是件好事。詩本該回歸生活層面,而不是高高地掛在文藝女神維納斯的高宅之上,我慶幸活在一個雅俗共賞的時代,能聽Bob Dylan也能讀蔡穎英的詩集。

《老人之書》若非要挑出毛病,便是詩人所使用意象與句子排列,常能在其他詩作裡一再重複。你可以說這是一種詩與詩之間的借用,但對於一個喜歡讀有創意與創新詩作的人而言,我還是有那麼一些些要求的。

我期待,下一個十年,蔡穎英的詩集不再用“老人”之身裹覆青春肉身的美。畢竟才廿幾歲的人,滿是滄桑也不對,除了要有賈寶玉的天真爛漫,也要有莎士比亞的豪情奔放。

Share this post!

Bookmark and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