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曉珊對于小說創作,她的詮釋是三分真七分假。她謙虛地說,自己是個后來人,當同齡人都在文學上取得功名,她卻仿彿新人那般,用盡自己的毅力,邁開步伐,努力去追尋屬于自己的文學夢……
機緣巧合,我受邀到芙蓉給小學生談創作,在安排行程時,腦海靈光閃現,不如就跟身在芙蓉的戴曉珊約個時間,出來聊聊她的新書以及她在文學創作上的心路歷程。正如許多未見過戴曉珊的陌生人一樣,我最初認識她,是通過她那細膩且充滿感情的文字來了解她。這幾年,常可在幾個重要的文藝版上看見戴曉珊的作品,當我跟她聊起這些作品時,她帶笑說:“那些得以見人的作品,承蒙編輯厚愛啊,因為被退稿的次數也不少。”
採訪當晚,芙蓉下了一場細雨,空氣濕冷,我驅車從芙蓉舊區往Seremban2的Aeon前進,我們相約的時間是傍晚七點。正逢齋戒月,商場裡的食肆都在為開齋而做準備,不想打擾友族同胞,我們選在星巴克這充滿資本主義味道的咖啡館來聊文學。
第一眼見到曉珊,她人瘦瘦的但個子不矮,一襲花長裙,有丈夫在身旁陪伴,夫妻倆遠遠看去就像她小說集《說不出愛》封面上那對佳侶。我們在大眾書店逛了一下,除了對寫作有心得,對于閱讀、電影,她也有精闢的見解。
坐下后,就著《說不出愛》的出版而聊開來。這本小說集裡的六個短篇小說,乍看是分開的,但連貫起來卻又可說是一部中篇小說的模樣,曉珊說,之所以會有這本書,還是她丈夫的提點。戴曉珊是個喜歡觀看愛情題材電影的人,某天閒聊丈夫提及既然她那麼喜歡愛情題材的作品,何不自己動手寫與愛情相關的小說呢?
便是這樣的契機,促成了《說不出愛》的完成。小說是完成了,但在馬來西亞這片華文出版不太備受關注、華文閱讀人口普遍偏低的國度而言,你有了創作卻不一定有人願意代為出版。或許是因緣具足了吧!2016年的時候,馬華文學圈子裡由大河文化出版社所推出的出版基金,吸引了戴曉珊的目光。
她整理好《說不出愛》的文稿就拿去申請出版基金,經審閱后,社長廖宏強給曉珊回信,說《說不出愛》不符合資格,因為出版基金是公開予未曾出版作品的作者,反倒是后來廖宏強決定以“大河出版社”的身分出版此書。2017年6月書出版了,首刷500本,數量不多,但卻是暌違18年后曉珊再次出版自己的作品集。
認真而努力地創作
對于自己的作品,曉珊是謙虛的。當天對談時,也談到她在上個世紀末留學中國時期,曾受中文系導師陳思和的青睞,囑咐整理她中學時期的作品,交由中國南海出版社出版少作《走過那段繁華路:一個馬來西亞中學生的日記》。
說到這本書,她直說那是因為自己的身分是“外國人”而讓中國人感到有新鮮感,所以才得以成書。然而,沒有一定的功力和底蘊,如何獲得導師青睞和支持?
不過,那晚真正讓我驚訝的,是戴曉珊對于創作的熱情和執著。她告訴我,創作短篇小說至今,已累積百多篇小說在電腦裡。聽到百多篇的小說已被眼前這位女子創作出來,倘若都拿來出版,那將是何等壯觀的事情。
除了創作小說,閱讀和看電影也是她所熱愛的事情。在曉珊的部落格上,我們總能看見她的書評、影評,她說她曾二度為精神疾病所苦,以致“腦壞掉了”,不論讀什麼看什麼,總不能如過去那般擁有良好記憶。因為害怕隨時忘掉,她更努力地將看完的書籍或電影,透過文字再度描寫出來。因為經歷過,因為失去過,所以曉珊更努力去找尋和堅持下去。面對戴曉珊,同樣身為文字創作者的我,真的面有愧色!
Share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