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男的詩生活

打開視頻看見陳偉哲時,真覺得他“粗曠”。但讀他的詩,卻覺得他是細膩與抒情的。他是化學工程師,如今在沙巴石油公司上班。這樣一個理工背景的男人,怎麼都不覺得他會去搞創作,然而,他確實就是一個詩人。

他是石油與天然氣公司的運營工程師(Operations Engineer),理工背景,日常工作就是跟一群看起來不太感性的工程師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最近他遇上車禍,我問他:“你沒事吧?”他笑言,還好,只怕休息太久,公司會炒掉他!畢竟現在的國際汽油價格不如從前輝煌,說完他露出那在車禍中磕壞了的牙齒說:“現在真想得到一筆文學獎金,修補這可憐的牙齒。”

我訪問的這個人名叫陳偉哲。29歲。馬華詩人。年少時,他是孫燕姿的粉絲,聽了《未完成》這張專輯,給他帶來了創作靈感,赫然發現有什麼東西要寫。動筆後,依著歌詞樣子畫葫蘆,寫了人生的第一首組詩。當然,那時候的他根本不知道什麼是詩?寫完,再投稿到《南洋商報》地方版上一個叫“年輕人”的版位發表,刊出后是阿公先看見他的詩作。

“作品被刊登出來的感覺很奇妙,不過現在已經平常心了。”如同他今年將出版的第四本詩集一樣,在他而言,雖有小雀躍,但更多時候已經沒了第一次出詩集時,那樣興奮和緊張的喜出望外。

對陳偉哲來說,寫詩就像拔河。他說:“寫詩的人需要持續的努力和毅力,如果你用力撐,你會感受孤獨,如果你放手,掌心會留滿傷痕。人生因為有一沓傷口,詩才一直會寫不完。”這就是他的詩觀。

6月中即將出版的詩集《浮游生物》,精選了偉哲在2012~2016年所創作的98首詩作。他說,這些詩都在馬來西亞、新加坡、兩岸三地的文藝刊物上發表過,分兩部分——巨型浮游生物和超微型浮游生物。之所以這樣分類,是因為他覺得“詩集仿彿一座大洋,裡頭零散的詩歌就是浮游生物,一首首聚集於此地”他用這本詩集,紀念這四年來到處流浪的記憶。

在凌晨跟詩人對談,是件奇妙的事。但更奇妙的是《浮游生物》的出版過程。當初,偉哲看到由醫生兼馬華小說家廖宏強所創設的大河文化出版社公開徵稿,他順著藤摸著了這個出版機會。然而,當他把資料和作品都準備齊全,寄過去給大河出版社時,總編輯廖宏強對他說,這次徵稿對象,只給首次出版作品的作家,廖宏強讀了他的作品,並直接建議他跳過投稿,改由出版社向他邀稿,代他出版這一冊詩集。

保住飯碗再寫詩

寫作對於他而言,是怎樣的一種意義和感覺?陳偉哲分享了他的故事。“父親常告訴我,要保住自己的飯碗後,才能讓自己的興趣走得更遠。在我而言,寫是一種熱情,為自己的快樂而創作!”父親要他保住飯碗的話,還在他心頭上,雖然家人不太閱讀他的作品,但對於他在文學創作的堅持,家人從不干涉。

訪問結束前,我問陳偉哲,除了寫詩你還有寫什麼?“還有寫短短的散文,在馬來西亞和台灣發表。”偉哲是馬華文壇裡,被低估了的優秀詩人。他在這十多年來的成長,就我看來是非常讓人敬佩的。曾有人問我,寫作意義何在?我倒是可以借陳偉哲在這次對話中,給予我的說法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寫作的意義,圖的不就是一個快樂高興嗎?

閱讀是快樂的,寫作當然也是快樂的。陳偉哲這一路走來,寫了五百多首詩作,出了四本詩集。在7月1日當天,2017海外華文書市大將出版社的攤位中,除了有偉哲的新書推介禮,他也會在現場給一場小小的講座。熱愛詩,或者想要從他身上,找到更多詩人所擁有的“靈氣”的讀者,不妨到那裡走一遭,共赴閱讀的饗宴。

Share this post!

Bookmark and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