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怎麼吃,我們有著各種各樣的說詞與方法,出生在不同國度,你的飲食習慣定然也跟別的地方大不相同。也因為不同,身體的形成也就因地理環境的因素,調整了每個人對食物的吸收與抗拒的能力。也因此,有些人吃奶製品不會腹瀉,但有些人只要喝一小口牛奶,就立刻過敏,甚至喪命。因此,食物的種類、你吃什麼食物往往造就了你將成為怎樣的人,甚至決定了你的健康。
食物是解開身體健康密碼的重要鑰匙,吃對食物對每個人來說,可謂要健康就健康,要瘦就瘦。然而,我們現在吃得正確嗎?我想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吃得很正確,尤其是人人遵守飲食金字塔的建議,吃好多好多碳水化合物抗拒飽和脂肪的當代,當我們見到食品包裝貼上“高纖維、低膽固醇、低卡路里、零脂肪”時,必然將之與健康連上關係。
實情是那樣嗎?在還未接觸營養學書籍之前,我也是那樣認為的。畢竟基斯(Ancel Keys)的七國研究(The Seven Countries Study)以及飲食-心臟假說(Diet-Heart Theory)如此盛行,加上美國政府、美國心臟協會的推波助瀾,這理論就這樣乘著資本主義的船隻,蔓延全世界。
也因為美國心臟協會用力打擊飽和脂肪,我們的飲食習慣從早期的多用飽和脂肪,如豬油、牛油,吃各種白肉或紅肉,變成如今完全抗拒奶蛋肉類,繼而只選擇被“偽科學”認為健康的高碳水化合物以及植物油所取代。自七國研究推出的40年代起,到飲食金字塔在60年代為美國所大力鼓吹,我們的低脂低膽固醇、高碳水化合物生活,並沒有為我們帶來幾許的健康。
肥胖、糖尿病、高血糖、高血脂、高膽固醇這些被歸類為代謝症候群的疾病,像魔咒那般,從以前幾乎不多見到成為人類健康殺手,這過程到底是怎樣形成的?我們明明已經積極地不吃奶蛋肉,花很多錢去買不少的健康食品,每頓餐飲對卡路里斤斤計較,為何健康並沒有比一百多年前,我們的祖先來得好呢?
這是個充滿疑惑的飲食年代,在眾說紛紜之下,主流營養學界仍然積極為高碳水化合物飲食背書,有時翻開中文世界的健康資訊,不免要皺眉頭,怎麼美國方面已承認錯誤,當初對雞蛋、飽和脂肪的錯誤觀點做出糾正,東方世界還是高抬高碳水化合物旗幟,依然拒絕飽和脂肪、奶蛋肉呢?
每個人都有自己信賴的信仰,在面對食物營養上也一樣。《令人大感意外的脂肪》鉅細靡遺地整理、詳盡地把這半個世紀以來,主流營養學界對飽和脂肪的污衊與破壞。看完全書,中文版資料來源、註釋幾乎有整百頁,每一頁都詳盡地闡述了,當年以基斯為首,強烈打擊飽和脂肪的團隊,加上政治的手段,讓我們一覽美國心髒病協會,如何無法降低心髒病的患病比率,反而讓罹患心髒病的人數節節升高。
長期吃錯食物,我們除了要付出健康敗壞的代價,不論私人或政府都要在醫療費用上,花上更多開銷。這是很不可思議的事情,尤其在肥胖問題上。我從一開始只打算要怎樣瘦,萬萬沒想到當營養與生理學的書一本本讀下去之后,看到的竟然是如此不樂觀的人類健康資訊。
尤其是在逛商場時,你一踏入商場,最先看到的都不是原始食物,都是高碳以及用了不知什麼油脂來製作的加工食品。這些加工食品都標貼著各種健康標籤。試問,已經過加工,又用了各種奇怪氫化油的食品,如何能為消費者帶來“健康”人生呢?
我們活在一個科學昌明的時代,但很多事情的真相,並沒有被彰顯出來。就像害怕見到光的邪惡,用盡辦法來遮蔽光源。營養學界也一樣,《令人大感意外的脂肪》作者妮娜抽絲剝繭從各種營養學說中,檢視它們彼此之間的矛盾與共同連接,得出的結論是,當初基斯的七國研究與飲食、心臟假說,將所有人都推往了絕境。
我們要如何從健康敗壞的絕境中重生?我以為,面對營養學我們要重新認識科學,尤其是脂肪對于身體的影響,也要積極並且科學地分辨什麼是好脂肪,什麼是壞脂肪。
然而,還有幾點更重要的是,不要再覺得雞蛋充滿了膽固醇,或者膽固醇會讓你胖,讓你患上心髒病!真正讓你肥胖,讓血管粥狀化的不是肉類、奶蛋、飽和脂肪,而是我們在這半個世紀以來,一直堅信為低卡路里的高碳飲食。
Share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