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周作人

我知道周作人,乃是初中三時從華文老師那裡借得紀展雄和李觀發二人製作的有聲書中,聽到紀展雄朗讀的〈雨天的書〉才逐漸對周作人有所認識。

周作人的文章並不好讀,尤其對年輕人而言。我16歲讀周作人,除了〈故鄉的野菜〉、〈蒼蠅〉幾篇外,其他都讀得糊里糊塗。那時候我讀的是楊牧主編,由洪範出版的《周作人文選 I、II》,這本散文選集可說是我讀周作人的入門書。現在市面上極難尋,有的話也得到圖書館去借。這套由洪範出的選集,尚有《劉半農文選》、《梁遇春文選》、《許地山小說選》、《豐子愷文選》等。

周作人的一生有太多事情發生,孩童時期的他並不是個乖學生,能胡鬧的時候絕對不會乖巧。我在讀《沈從文自傳》時就覺得沈從文跟周作人的童年竟如此相似,耍過流氓也被嚴重的懲罰過,都是從戰亂時代背景中走出來的人。唯一不同處,便是周作人有一位非常照顧他的兄長——周樹人。

在日本唸書時的奇聞

周樹人就是魯迅。讀《知堂回想錄》的人相信都讀過周作人和魯迅在日本唸書時的許多奇聞,他們兄弟倆如何學習外語,怎樣開始了翻譯又如何的節儉度日。我們可以從那些事情中,看出周作人對魯迅的敬仰是非一般的,至於後來兄弟二人何以反目成仇?許多史家作了種種揣測,眾說紛紜,始終無法揣摩出個所以然來。

我讀周作人和了解他並不深,朋友問我:“為什麼你去讀一個漢奸的書?”關於“漢奸”我想周作人也有他的身不由己罷?當時許多文人學者都跑到大後方去了,據聞周作人亦有過要走的想法的,中彈事件之後,他好像開悟了什麼似的留下來,於是被汪偽政府委任成為北京大學文學院院長。

論起這樁事我看過多種說法,替周作人辯護的都說是因為他的日本妻子的關係,且他接下的那個職位,壓根兒就是芝麻綠豆官,權力根本不在他的手中。持相反意見的人則說,不論周作人的權力大或小,總而言之,他就是降服於汪偽政府,是日寇的走狗是叛國賊!我不是研究歷史的,也沒能耐去替周作人辯護,但回歸到周作人的文學與翻譯成就上,不理他是不是漢奸,只要談到周作人,在中國散文發展史、翻譯史他的成就是一等一的,無人能同他匹敵。

先前在網絡上讀到一篇夏志清的專訪,有人問夏志清周作人和魯迅誰的文學成就最高?夏志清哈哈笑說:“魯迅的學問不比周作人好,老在研究那些刻版畫,周作人的學問比魯迅好。”夏志清這話我是認同的。讀魯迅你讀的是一股氣勢,讀周作人的作品你讀到的學識。

讀通借古喻今心情

有者說,少不讀周作人,中年以後讀就會漸入佳境。我十六七歲時便已讀他,有時不免疑惑,怎麼少不能讀周作人呢?這幾年倒是想通了,周作人的沖淡並非我的年齡所能領悟,況且年紀輕輕讀周作人是很容易厭世的。他在晚期的散文中大量引用古文段落的作品,你除了要有學識更要有對人世透徹的超凡,才能讀通周作人借古喻今的心情。他從不點破事實,乃至戀舊,近日又讀了幾篇,總算是明白了一些,興許還要些時間讓我去了解,才能懂得周作人的心情罷? !

讀中國現代文學史很少能不讀到《新青年》的!其實我對《新青年》這份雜誌也是不甚知曉的,僅僅知道,當年影響了不少人的“人的文學”是由周作人所提倡的。這篇〈人的文學〉就收在周作人的第一本創作集《自己的園地》中,後來把這套自編文集讀了一半,才發現周作人後期反駁了“人的文學”的不成熟思想。周作人除了在散文的成就上已成了難以跨越的巔峰,他的翻譯也是絕佳的。他在中共接掌大陸後,之所以能存活下來,乃是因他懂得好幾種語言(古希臘語、古英語、日文)。或許連他都沒想過,苦學而來的語文竟然是陪他度過餘生和苦寂的“伴侶”。

提及周作人不得不提起胡適。眾所周知,周作人是反帝的。有一年溥儀皇帝給胡適打了通電話,邀胡適到紫禁城一聚。胡適去後,這事被大報小報炒得熱鬧極了,胡適後來在自己主編的《努力週報》上,發表了〈宣統與胡適〉。此文出街後,當即遭到更多揶揄和諷刺,周作人曾寫信給胡適,稱道:“這次的事從我們的秀才似的迂闊的頭腦去判斷,或者可以說是不甚合於'仁義',不是紳士的行為,但以經過20年拖辮子的痛苦的生活,受過革命及復闢的恐怖的經驗的個人的眼光來看,我覺得這乃是極自然正當的事,雖然說不上是歷史上的榮譽,但也絕不是污點。”

放棄許多堅持和執著

每次讀周作人晚期的《知堂回想錄》,他在文章裡都不曾透露一絲愁苦的心緒。幾年前狂迷周作人的時候,讀過一則跟他有關的軼聞,在戰亂時期縱然天上的飛彈不斷的降落下來,周作人的文章依舊寫得氣淡神閒,安靜得跟什麼都沒發生過一般。到底是什麼事情,讓周作人對人世那麼澹泊呢?除了回憶,除了讀書,魚虫鳥獸,邁入中年後半點不沾感時憂國的題材,他甚至放棄了許多早期的堅持和執著。

抗戰勝利後,周作人被國民黨以他在抗日時期,降服於汪偽政府為由,幾經審判,關進了牢籠裡。後來國共戰爭,國民黨節節敗退,退守台灣,周作人才被釋放出來。這時期的周作人可謂身心俱疲了,但比較讓人感到哀傷的是周作人的晚年生活。每當我跟朋友說周作人的時候,總是不想提起它的暮年生活——如周作人曾說的“壽則多辱”,活太長壽對他而言並非好事。

Share this post!

Bookmark and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