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看到盧伙生題為“巴黎之景”(1966年作)的版畫,我非常喜歡。把畫冊帶回家,夜裡又仔細看了一遍,那天空真像普魯斯特的房間窗口看出去的景色。接著,便把陳寧的《交加街38號》讀完。
如果要用一組詞彙來形容法國或巴黎,我想到的是——浪漫愛情。但普魯斯特給我的法國印象,卻是緩慢的回憶,海明威的法國則太陽剛了,后來我選擇了羅蘭巴特、沙特和西蒙波娃的法國。畢竟只有他們的法國,才讓人感到那么些愛情的浪漫。然而,李維史陀的法國,就像他的作品般,厚似怎樣也讀不完的《憂鬱的熱帶》。
陳寧的《交加街38號》出奇的薄,兩三小時可讀完,我卻花了許多時間在上面。
書上說的是城市裡,男男女女在日常生活裡發生的愛情。當然,要吸引人去看,卻又不能過于日常,于是陳寧選擇了那些在眾多正常愛情當中,仿佛基因變種的戀人們的故事,來解構、敘述、重新演繹。
好比那外遇的男女,彼此都有家室,又不願意離開原來的舒適生活,又或者喜歡在旅館裡做愛,尋求一種介于陌生和熟悉的安全感的奇怪情侶,又或者一個喜歡閱讀、性格孤僻的女子,在這茫茫人海裡(或陳寧熟悉的巴黎),找尋另一個性格跟自己接近的人。
胡適說,醉過方知酒濃,愛過方知情重。陳寧所述的愛情,似乎飄忽了些。
當我在這本書裡,看見陳寧提起朱天文的《巫言》,提起鍾曉陽的《愛妻》,我便要將這兩位把愛情的千錘百煉,寫得淋漓盡致的高手,拿來跟陳寧這近乎澹泊的愛情做比較——但這比較似乎只是無力的枉然。
陳寧說,當她開始寫愛情時,便不再相信愛了。愛情在很多時候,其實難以言說;說得科學些,愛情只為讓人類繁衍后代所必需有的生理反應,說得浪漫些則是,愛情是一劑滋潤生活的良藥。但不論是良藥或生理反應,我們總該相信,沒任何一種愛情是孤獨的。不論是異性或同性,不論是兩情相悅還是彼此痛恨,愛情所能承載的,是一種無可言說的宇宙能量。這能量之大,讓人無法拒絕誘惑。
書內的文字,依然延續陳寧一貫節制而安靜的風格。眼見那些癡男怨女在異國愛戀,不論是開花中或已結果,都是長時間的修為。
有句老話說,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同枕眠,一個人和另一個人相遇,發生愛情,不都是緣分主宰著嗎?陳寧的主角卻說,我是個沒有命運的人。這像笑話的話,看起來是兒戲了些,但卻是戀人在愛情進行時,一句誰都沒有說出來的潛台詞。
中國報悅讀,2014-06-29
Share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