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時候,我念的是商科。那時對商科沒太多認知,老師說,現在你們念了商科,將來出到社會至少不會餓死!現在想來,只覺得老師的話真是不可思議。
猶記得第一次看到簿記,翻開商業、經濟學課本時,只覺得那是天書,不易懂。尤其是經濟學,根本就是一門很玄的課,老師在台上不斷地問:“你們理解嗎?你們看懂這個曲線圖嗎?”台下的我們,真正懂得的其實沒多少。
直到后來,開始讀商業企管類的書,才逐漸填充老師或許曾說過的商業和經濟概念。
然而,與彼得杜拉克的相遇,則要從書局的特價書區開始說起。
去年在工作上遇到瓶頸,頓時想換換閱讀口味,在書局裡逛著就被杜拉克的《經濟人的末日》給吸引去。什么是“經濟人的末日”呢?不知道。
后來把書買了回家,上網查找才曉得杜拉克來頭不小。英國首相丘吉爾讀了《經濟人的末日》這樣說道:“做什么幾乎都可原諒的作家,因為他不僅有自己的想法,更有激發其他心靈去思考的天賦。”就衝著這么一句話,開始了我閱讀杜拉克的經歷。
讀過幾本杜拉克的書之后,再讀《杜拉克跨世講堂》,其實像是給自己讀杜拉克的幾本大書做註腳。這書的內容主要是收集了杜拉克1943年起至2003年終,在各場合的演講精選。
這本演講集,你可從中讀到杜拉克的看法及預言。而這些預言,不論是世界經濟、人類的未來、資訊時代的到來等,幾乎被杜拉克言中。
不過,這書真正給我帶來的好處,還在于自我能力的管理和對組織的思考。畢竟生存在群體生活中,每個人雖然都是個體,但又都不能脫離組織,而組織的存在,也就要有管理的必要。
這本杜拉克演講集哪些課題最吸引我?翻開手邊的書,仔細回想,我想應該是“知識工作者”以及“知識型社會”。
工業革命大大推進了人類文明的演進,影響了世界經濟、人類對工作的定義,尤其是主顧關係的改變,從農奴制到藍領階級的興起。
二十世紀末,工業發展的萎縮,曾撐起世界經濟命脈的工廠工人,漸漸退出世界經濟的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一群依靠售賣知識的白領逐步登場。
知識工作者不僅再次改變了經濟社會員工與僱主的關係,更重要的還是個人與組織如何看待“知識”所能帶來的效益。
在我而言,讀杜拉克就像推開一扇過去、現在和未來世界的窗子,他談人類在歷史進程中的自我定義、管理和實踐,更重要的是,杜拉克總是很直接地說,你要如何運用知識去思考去分辨去溝通。
前陣子,跟朋友談起杜拉克,他問我,怎么連財經企管的書也讀了?文學藝術的書讀多了,偶爾來點不一樣的,何嘗不是一件好事?
再說,杜拉克的著作其實是很學者氣的,雖然人人稱他為管理大師,但我想杜拉克應該更願意當一個哲學家。
Share this post!